中国探测火星还需20年

中国火星探测卫星想像图

  我国仅花了23个月就完成了一般5年才能完成的研制任务,如果发射成功,“萤火一号”将在火星首次发回来自中国的问候

  “火星在古代被称为‘荧惑’,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取其谐音,命名为‘萤火一号’。”

  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副总设计师、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昌亚博士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解释“萤火一号”的来历时,这样说道,“别看它重量轻,但五脏俱全,它将携带照相机、磁强计等八件武器,肩负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的重任。”

  今年10月将踏上征途

  5月28日,在第三届上海航展上,一个名为“萤火一号”的探测器成为焦点中的焦点,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火星探测器模型,它体重仅110公斤,本体长75厘米、宽75厘米,高60厘米,在展位上显得有些小巧玲珑。

  上海航天局负责人在航展上透露,“萤火一号”已通过各项试验考核和验证,现已转入“待发”状态。今年10月,它将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飞向太空,踏上前往火星的漫漫征途。与“嫦娥一号”到达月球38.4万公里的距离相比,“萤火一号”的运行距离是它的900倍——3.56亿公里,在飞行11个月后才能到达火星轨道并开展科学探测。

  我国火星探测计划早在2006年就提出,2007年6月,中俄正式签署商务合作协议——两国于2009年10月联合开展火星探测。

  “火星每两年才靠近地球,今年发射正好是一个机会”。陈昌亚说,根据中俄合作协议,“萤火一号”探测器将与俄罗斯“福布斯-格朗特”着陆探测器共同搭乘俄方运载火箭升空。此后,“萤火一号”与“福布斯”将分道扬镳,“福布斯”转途探测火卫1,并登陆采集火卫1的土壤返回地球,而“萤火一号”则进入绕火星的椭圆形轨道,在火星大椭圆轨道上,展开太阳帆板,正式开始履行它的火星探测使命。

  “它将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探测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揭示类地行星的空间环境演化特征。”上海航天局透露萤火号的设计寿命为2年(在轨运行1年),此次探测是我国火星探测“绕、落、回三步走”项目计划中的第一步——“绕”。

  “萤火一号”的两个相机将对火星和火卫1进行拍照,陈昌亚说:“探测器会把收集的各种科学数据通过远距离传输技术不断传回给我国的地面科研人员。”届时,它将从火星发来第一次属于中国的问候。但是,“萤火一号”完成使命后将不会返回它的故乡,而是永远地留在浩瀚的太空。

  中俄合作与时间赛跑

  目前,“萤火一号”已做好各项准备即将运往莫斯科,中俄两国科研人员将对它进行联合测试,然后运往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航天发射中心进行发射。

  从2007年6月中俄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到今年10月探测器正式发射,研制时间只有两年多,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在接到任务后开始和时间展开赛跑。

  “一般卫星的设计至少要三年,火星探测器少说也得五年,我们加班加点工作,完全是把两年当作四、五年来用。”为了“萤火一号”的研制,今年大年初一时陈昌亚还带领工作人员到北京科学院空间中心进行单机和系统的测试。

  “萤火一号”探测器在今年6月出厂,只用了23个月的时间。“这在航天界算是一个奇迹”,陈昌亚的语气充满了自豪。

  虽然俄罗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但也因此带来了局限。“由于这次是俄方设计的轨道,这给我们探测器的研究增加了许多要求,我们必须面对“长火影”(长期火星阴影)。”陈昌亚告诉记者,国际上的火星探测器一般不走赤道这种轨道,但由于与俄罗斯探测器捆绑一起,这种探测器要到火卫1必须借助赤道轨道寻机着陆,而将“萤火一号”仍留在大椭圆赤道轨道上,从而将面临探测史以来最长的8.8小时“长火影”。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