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和县猿人遗址

和县猿人遗址

1980年,在安徽省的和县善厚镇陶店村汪家山北坡,当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考古所的专家们为发现一个完整的古猿人头盖骨化石而欢呼时,我省旧石器时代的空白被填补了。在此之前,普遍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唯一摇篮。而就是这么一个头盖骨化石,证明了长江流域同样是华夏文明的起源。

几十万年文明巨变

仅剩荒野杂草丛生

我们带着对人类起源的无限好奇,以及略带崇敬甚至神圣的情感向和县猿人遗址出发。一路上,脑海里浮现出高中历史课本上,与元谋人、蓝田人遗址等一起被标注在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图上的那个圆点。然而当我们到达和县善厚镇陶店村,失望即刻袭来。村民们指着远处的一块荒岗野地,告诉我们,那就是汪家山,而坡上竖起的一块碑,就是我们想要寻找的地方了。

从村里到达汪家山,有一段几百米的田间小路。如今,这段小路被挖开成一条水渠,中间埋着管道。这条水渠被附近的村民用来把汪家山南边的大陈水库的水引下山来灌溉山下的农田。殊不知,正是二十多年前村民们开挖水渠,猿人遗址才被发现。

原来,1973年,村民们为挖水渠,在汪家山北坡打眼放炮,炸开了一个洞穴。好奇的村民们爬进洞穴,却发现了洞中布满了奇形怪状的骨头。“有一位中医说这个骨头是中药,叫龙骨,能止血。大家都来挖,挖了很多去。”村里的文保员石多贵没在家,他的兄弟石多财告诉我们,“听专家们说,这里原来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有猿人居住在这里。”村民们对猿人化石的了解,至今也仅限于此。

“现在会有人来挖这片遗址吗?”记者问道。“当时大家都来挖‘龙骨’的时候,洞顶突然塌落,压死了一个人,后来发现化石后,政府把这里保护起来了。现在早就没有人再来挖了。”石多财说。

开发与保护并重

将打造遗址主题公园

2012年年初,“和县猿人”的发现者黄万波研究员再次来到和县,就和县猿人的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和县召开了“和县猿人保护与利用”专题座谈会,就进一步推动“和县猿人”保护、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编制和县猿人遗址抢险加固方案、复原“和县猿人”的半身像、编纂书籍“和县猿人”等工作有了进展,而保护和利用好和县猿人,打造遗址主题公园的项目也被重申。

根据和县善厚镇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信息,我们得知,即将建设的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区主要包括和县猿人遗址发掘地周边300平方米内修建的防护建筑、隔离带、观光带。而和县猿人遗址博物馆将建在位于龙潭洞东北800米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博物馆建成以后,将展示少量动物化石,以及和县猿人头盖骨等文物仿制品。除此以外,政府还将开发龙潭湖景区、汪家山公园、大陈涉猎区(射击场)、综合服务区、农家乐旅游等项目。

据了解,和县善厚镇陶店村距离县城20公里,东接南京100公里,隔江距马鞍山60公里、芜湖10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该遗址主题公园开发建设后,将与如山湖、香泉湖、鸡笼山、半月湖连为一体,互动发展,最终形成和县北部山区大旅游格局。

资料链接:

1980年11月4日,考古学家在龙潭洞成功发掘出一具完整的距今三四十万年的古猿人头盖骨化石,科学家们将此取名为“和县猿人”。据推断,和县猿人的时代不会比北京猿人的时代晚,至少说是同时,甚至有可能和蓝田人相当。

除头盖骨化石外,还在此处掘出一块左下侧下颌骨碎片和三个零星的牙齿化石,并发现有粗陋的石器、骨器和火烧的骨片、灰烬等遗迹。在同一洞穴堆积层中,还发现哺乳类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化石共50多种。

“和县猿人”及其动物群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南北方猿人的特性与差异,长江沿地的发育史,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和重要的依据。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和县猿人”遗址龙潭洞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县人”作为学术词条被载入历史教科书。2010年,和县猿人头盖骨(复制品)做为安徽馆的“镇馆之宝”,在上海世博会安徽馆展出。


合肥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和县猿人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