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挑战者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遇难宇航员墓地

  永远的“哥伦比亚”号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也是人类第一架投入实用的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运输工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的首飞,正式拉开了NASA太空运输系统计划的序幕。NASA共研制了5架航天飞机,1981年4月首飞的“哥伦比亚”号、1984年4月首飞的“挑战者”号、1984年8月首飞的“发现”号、1985年10月首飞的“亚特兰蒂斯”号和1992年5月首飞的“奋进”号。这5架航天飞机的构造基本相同,由于“哥伦比亚”号是第一架投入使用的,它比另外4架要重大约1吨~3吨,它的前4次飞行都只载了两个宇航员,后来曾进行过几次技术改造。5架航天飞机中,“哥伦比亚”号最先飞上太空,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飞天奇迹,引起了全球的轰动,在以后的历次飞行中它又创下了不少历史纪录。

  在20多年的飞行生涯中,尽管“哥伦比亚”号执行过一些军事侦察任务,但是它所完成的生命科学和微重力实验等方面的科学任务也是功不可没。它经常携带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比如老鼠、蚂蚁、蜜蜂,甚至还有水母等,去太空做试验。“哥伦比亚”号28次飞行总共在太空度过300.74日,绕行地球4808圈,总飞行距离达到约2亿公里。

  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首次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太空首航,两天的飞行主要验证其安全发射和降落的能力。这天凌晨2时许,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附近的观看区里早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亲眼一睹“哥伦比亚”号点火升空的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它的这次首飞,由曾经驾驶“阿波罗”号登上月球的约翰?扬担任指令长,罗伯特?克里平担任驾驶员,在太空飞行54.5小时,环绕地球36周,飞行距离160.9万公里。它的独立系统、防热系统、驾驶舱和生命保障系统的可靠性经受了考验,各个动作完成得完美无缺。“哥伦比亚”号的首飞成功,揭开了人类航天史上新的一页,标志着人类航天事业进入一个航天飞机的新时代。世界各地的许多电视观众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第一架航天飞机太空之旅的壮观场面。

  1981年11月12日“哥伦比亚”号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这次任务既是它的第二次任务,也使“哥伦比亚”号成为了第一艘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

  1999年7月23日,“哥伦比亚”号第26次发射。这次飞行任务首次由一位女性航天员艾琳?柯林斯担任机长。艾琳曾经是一名美国空军试飞员,1990年被NASA选为宇航员。1995年她作为人类航天史上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驾驶员首次驾驶“发现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对接。在这次“哥伦比亚”号飞行中,艾琳作为机长,成功地指挥将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送入预定的轨道。这是一项科学意义重大的任务,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在太空中获得了许多载入史册的新发现,至今仍在宇宙中发挥着它的巨大威力。

  2003年1月16日,是“哥伦比亚”号的第28次飞行。这次飞行总共搭载了包括抗癌药物提纯在内的80多项科学实验项目,还有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北京景山学校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以及美国学生的蚂蚁、澳大利亚学生的蜘蛛、日本学生的鱼等许多充满童真的实验。

  “哥伦比亚”号这次升空选择了“挑战者”号升空周年的时间,其用意就是纪念那组为了航天事业殉职的宇航员们。“挑战者”号的7名宇航员中包括了一名引人注目的中学教师,而“哥伦比亚”号的7名机组成员中也有一人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那就是名叫伊兰?拉蒙的以色列空军上校,他是以色列的第一名宇航员,他的母亲是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建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中逃出来的幸存者,他的4个孩子和妻子现在定居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

  2003年2月1日清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完成16天的飞行即将返回地球。肯尼迪航天中心晴空万里,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和宇航员们的家属在这里等待着亲人的归来。上午9点钟,还差16分钟“哥伦比亚”号就要着陆了,人们的心情越来越焦急,然而,一切信号就在此时嘎然而止。“哥伦比亚”号在高空分裂解体了,变成一片片碎片划破天空,撒落在德州东部一个叫做巴勒斯坦的小镇附近。

  此次在“哥伦比亚”号上遇难的7名宇航员分别是,机长里克?哈斯本德,45岁,空军上校,1994成为宇航员,他自幼立志终身从事航天事业,在“哥伦比亚”号发射前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个终生的梦想,能够成为现实真是太让人激动了”;机组成员威廉姆?麦库,41岁,一位海军司令员,三个孩子的父亲,1996年成为宇航员,这是他的第一次宇宙飞行;有效载荷指令长麦克尔?安德森,43岁,出生于军人家庭,1994年在空军服役时被NASA选中成为为数不多的黑人宇航员之一,负责“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的许多科学实验;女宇航员卡帕娜?乔拉,41岁,上世纪80年代从印度移民到美国,1994年成为宇航员;大卫?布朗,46岁,海军上校,由一名医师入伍加入美国海军的行列,驾驶过轰炸机和战斗机,1996年成为宇航员;女宇航员家劳瑞尔?克拉克,41岁,有一个8岁的儿子,定居于美国威斯康辛州拉辛市,曾任潜艇海上救生员和飞行外科医生,1996年成为宇航员;以色列首位宇航员、有效载荷专家伊兰?拉蒙,48岁,以色列空军上校,1997年作为宇航员被以色列派往休斯顿学习和接受培训。拉蒙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给家人的最后一封电子信件说“太空之旅无限的平静,真希望能永远留在太空。”

  2008年12月30日,NASA公布了“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最终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发射升空时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泡沫绝缘材料脱落击中了左翼,给返航埋下隐患。有关宇航员的安全问题,事故调查专家认为,现有的美国宇航员安全技术和措施本身就有致命缺陷,一旦发生类似事故,宇航员无法逃生。对此,来自各领域的事故调查专家提出了30项改进建议,希望美国今后所有的载人航天飞行能从中汲取教训。

  在“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墓碑前站立了许久,我们想到这些航天英雄们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默默地为他们的亲人献上我们的祝福。想到了一个人说过的话,权作这篇文章的结尾吧,“如果我们死亡了,我们希望我们的人民能接受它,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的事业。万一发生意外,不要耽搁航天计划的进展。征服太空是值得冒险的。”这是1967年1月27日,在“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时,因飞船失火而遇难的“阿波罗”1号飞船的指令长格斯?格里索姆生前所说的。当我们今天为人类探索太空事业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时,请不要忘记这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为航天事业奉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文、供图/温学诗 吴鑫基

  信息来源:中国国家天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