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化石该怎样进行有效保护?

  山东省莱阳市因发现新中国第一具最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而闻名,被誉为“恐龙之乡”。近60年后,这里再次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大量恐龙为何会长眠于此?它们曾遭遇了什么?新出土的珍贵化石又该怎样进行有效保护?

  “恐龙之乡”再现考古宝藏

  莱阳市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中部,1923年著名地质学家谭锡畴就在这里发现了恐龙化石,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在我国境内首次发现恐龙化石。1951年及其后几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质古生物学家在这里继续进行科学考察与发掘,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与恐龙蛋化石,组装成了新中国第一具最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棘鼻青岛龙”,现已成为中国古动物馆的镇馆之宝。

  今年4月下旬,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莱阳市政府合作,再次在莱阳市南郊吕格庄镇金岗口村的“青岛龙”化石地点进行发掘。在挖掘过程中,科考队员通过调查考证,在距离原挖掘点约1公里的田地里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碎片,并立即展开抢救性发掘。

  “龙骨”揭示远古之谜

  恐龙作为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谜一般的动物,为何会成群地出现在山东莱阳?它们为何又长眠于此?专家认为,恐龙化石的发现对探究远古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古生态变化,以及生物进化及其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科学资料。

  记者了解到,挖掘点中富存恐龙化石的红色层为上白垩统王氏群,正是由河流和湖泊沉积而形成的。“总体来看,这里的地层主要以红层沉积为主,代表了干旱炎热的气候环境。”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说。

  专家认为,由于一个化石层可能是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才形成,其中连续沉积的恐龙化石层有利于研究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截至目前,科考专家在原来150平方米左右的挖掘地点已经研究命名了11种恐龙,这些不同类型的恐龙可以追踪其演化关系,而且莱阳恐龙、辽西恐龙以及北美恐龙等的比较也有利于研究各个远古时期各个大陆之间的关系,以及海洋和大陆变迁的历史。

  汪筱林说,希望这次发掘能够更清楚地解答一些科学问题。例如,棘鼻青岛龙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头上有一个向上向前伸展的棘鼻。但现在也有学者认为,这个骨骼应该是其鼻骨。通过发掘也许能补充新的化石材料和证据,来解答这些问题。

  “兵马俑”式保护与开发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目前科考队员并未将恐龙化石骨骼从岩石中取出来,只有部分暴露在外面。“由于在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浸泡下,这些骨骼和周围的岩石很容易被风化损坏,因此要尽可能少暴露化石骨骼。我们这次发掘只是实验性和抢救性发掘,目前的工作重点是了解主要化石层以及恐龙化石的埋藏规律。”汪筱林说。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理事长蒋承菘说,恐龙化石作为重要的古生物遗迹,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得不到保护,体现其科学价值,远古之谜可能将成为永远的不解之谜。

  莱阳市市长孙德奎表示,莱阳将竭力原地保护恐龙化石遗址,准备明年申请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学习“兵马俑”的保护和利用方法来保护莱阳的恐龙化石,逐步发掘、研究和利用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

  美国堪萨斯大学苗德岁博士说,对于前期的发掘整理保护,可以借鉴美国犹他州恐龙纪念公园的经验,不将恐龙化石完全取出来放在博物馆,而是在化石部分暴露后就在原地建起场馆,形成天然的遗址博物馆。莱阳新发现的恐龙化石埋藏点在这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连续五六个化石层,可以给参观者形成非常直观的感受,像穿越远古各个时期一样。

  专家同时认为,当地应加强恐龙化石的科普宣传和引导,形成保护恐龙化石的良好氛围。“现在乱采乱挖和倒卖恐龙化石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果大家对恐龙化石的认识提高了,民间散落的那些化石汇聚在一起也许就能组成一个恐龙化石骨架。”蒋承菘说。

  蒋承菘建议,将来建设地质公园时,切勿一味追求建大场馆,现在发现的埋藏点规模都不大,可建一些小场馆将其保护起来,然后各个场馆之间再建立通道,附近又是平原峡谷,游客在通道之间也能有不同的感受,这样地方财政压力也不会太大。


中国文化报(新华社济南6月14日电 记者 张旭东)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