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罗圈”

揭秘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罗圈”

  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有一处山岭环绕、形似圆圈的地方。当地居民将该坑地貌形象地称之为“罗圈”,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凹坑。在这里,人们打井取上来的水总是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脂,水质苦涩难喝;此外,坑内还有一种埋藏于坑底的特殊资源,那是一种他们认为既可用作肥料,晒干了还能燃烧的“黑土”。在这些奇怪的现象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巨大的罗圈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天坑?是火山爆发所致?还是另有玄机。

  为了探个究竟,我们赶往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

  初识“大坑”

  像世外桃源一般掩藏在大山深处

  一进古龙村,我们便被眼前的“大坑”所震撼。在“大坑”入口,两侧山脊猝然断裂,只留给人们一条狭长的土路,沿小路而入,视野豁然开朗,一处处农家院静静散落在土地之上,炊烟袅袅,远远的只能听见几声犬吠。

  爬上山顶,我们惊异地发现,“大坑”竟与一个标准的正圆几乎相同,加之周围群山环绕,好似一个巨大的指环静静卧在山间。

  从“大坑”四周山岭登高向下观望,整个坑形态呈碗状。撞击坑直径约1800米,坑深约150米,村民们介绍,现有一个村民组60余户人家在此居住。由于周围山岭环绕形似一个圆圈,所以该村民组以“罗圈”为村名。具体又分作“圈里”、“圈外”。“圈里”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像世外桃源一般掩藏在大山深处。

  “大坑”怪事

  怪事一:井水浮油黑土能烧

  “坑里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因为交通不甚便利,这里的村民靠上山养蚕和耕种来维持生活。正因为这样,圈里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因为一些至今仍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让村民叫苦不迭。首先,这里的水与外边截然不同。家住南台子的姜淑清说,村里很多人家打井取上来的水都漂着一层油,根本没法喝。她打了一瓢自家井里的水,我们发现水的颜色类似啤酒,上面泛着一层油光,闻起来有类似铁锈的味道,放一点在嘴里尝尝,感觉很涩。

  除了水上漂着一层油外,“圈里”还有件怪事,那就是这里的地下埋藏着一种黑色的泥土,挖出晒干之后表面有白色的霜,扔到火里还能烧。

  怪事二:“坑里”居民吃水挺难但很健康

  这里的居民打井,打了15米,竟然连一点水都没打出,在表面经常看见水在流动的地方,打井却不出水。而且更稀奇的是,有的时候打井,还能打出大型动物的骨头。

  姜淑清说,“大坑”是越往坑中心水质越不好。由于吃水困难,姜淑清和六七家邻居集资安装了自来水设备,在整个大坑最西面的山脚下开了一口井。即便这样,吃水仍是个很大的问题:“每年一到11月,那个自来水井的水就干了,我们只能到村里原来的老井里挑水,一直到来年5月才又能吃上自来水。”与姜淑清不同,村民逄德光却对生活在这里很自豪。他说,虽然吃水困难,但这个村是个长寿村。

  关于“大坑”的传说,逄德光从没听村里的老人讲过,更没探究过“大坑”到底是咋来的。但是,他说:“十年前,一位姓覃的教授带着几个人来到这里,当时就住在我家。他对我说,咱这里很可能是几万年前被陨石砸出的坑,后来里面积水形成湖,最后水冲出了一个缺口,就形成了现在的大口,但由于身体原因,这个姓覃的没能将研究完成就离开岫岩了。”

  “大坑”猜测

  是“天坑”、“火山口”还是“陨石坑”?

  就像村民逄德光说的那样,其实早在1982年至2004年间,多家科研单位先后到岫岩实地考察,希望验证陨石坑的推测,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确定。

  难道“大坑”是天坑?但天坑主要的地形特点是熔岩石,显然并不符合罗圈坑。在专家无从下手的时候,它们在路边发现了火山岩,火山岩是火山喷发,由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精屑沉降凝固成的。再加上火山喷发,使周围动物迅速死亡,这很符合实际。难道说罗圈坑是一个火山口?如果真是火山口,那么周围的火山岩必定是大片大片的。于是专家在整个村庄寻找,也翻山越岭,然而整个罗圈坑没有发现第二个火山岩,这时又否定了罗圈坑是火山口的想法。

  揭秘“大坑”

  5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岫岩陨石坑

  2007年初,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鸣博士率科研人员在岫岩展开研究,并初步将此独特的地理地貌命名为 “岫岩坑”。科研人员在第一年度的研究中,即在坑区地表岩石中捕捉到了撞击冲击波作用遗留的物理变化痕迹,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明确了探索技术途径。

  2009年3月20日,陈鸣率队再次来到“岫岩坑”,进行了为期5个多月的钻探勘测工作,揭示了坑体深部的地质构造,并获得了珍贵的深部岩石样品。岩石样品分批次被送到广州,科研人员找到了陨石强烈撞击导致靶区岩石发生变形、碎裂和局部熔融以及岩石和矿物发生冲击变质的系列证据,并最终从科学角度证明了该坑为陨石撞击所成,岫岩陨石撞击坑也成为国内首个被科学证实的陨石坑。

  通过对坑内物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初步确定陨石撞击事件发生在5万年前。陨石撞击坑形成后,坑内积水形成了小湖泊并沉积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积物。大约在3.9万年前,地势较低的“岫岩坑”东部形成了缺口,积水流出并侵蚀山体,最后湖泊消失,演变为如今所看到的碗形凹地。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罗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