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北留村裴氏将军墓

太原晚报于10月29日和11月9日,刊登了阳曲县北留村裴氏将军墓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11月18日,市社科院文史研究中心主任马建东来稿,对报道中的部分内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昨日,记者再次赴阳曲采访,目前,裴氏将军墓已确定了墓主官职和姓名。

为了解古墓详细情况,马建东前往阳曲县,查看该墓墓志、残缺石碑,并查阅相关资料,写出《阳曲北留“将军墓”初辨》一文,文中涉及“武德”为官职、墓主姓名、墓葬建造时间等主要内容。

墓室外部有两通残缺石碑,刻有“授武德郎”等字样。马建东认为,“武德”不是人名,是墓主的官职,为正五品武官。

但是考古人员日前发现,在墓室内中间的一具棺木外侧,刻有“赐封讳声扬千总”字样。据考证,“千总”是清代武官的一种称谓,为正六品。县文物旅游局局长杨继福说,考古专家曾经认为,‘武德’是墓主官职,新的证据表明,墓主官职为“千总”。武德应该是墓主的谥号。

马建东在墓志上发现 “裴府君讳声扬”字样,他认为墓主姓名为裴声扬。考古专家根据棺木上的“赐封讳声扬千总”字样,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墓志上刻有 “大清乾隆丁X”。“丁”后的一个字只有下半部分,与“亥”字下半部分十分相似,杨继福推测为乾隆丁亥年(1767年)。马建东发现一通石碑上刻有 “大清乾隆五十二年岁次”,此年份恰巧为“丁未年”。马建东认为,墓葬建造年代为乾隆丁未年(1787年)的可能性较大。杨继福表示,由于墓志破损严重,具体年代还需寻找其他线索和资料来判定。

阳曲北留“将军墓”初辨

《太原晚报》于10月29日和11月9日连续报道了阳曲县北留村发现清代墓葬的消息。在报道中,有一些说法存在错误,特予辨识。

一、武德不是人名

10月29日的报道说:“据墓志记载,该墓葬建于清代乾隆丁亥年(公元1767年),主人是将军裴武德。”而中新网新闻评论在转引此消息时,径自称“考古人员对该墓墓志进行清理确认,确定为清代裴武德将军之墓。”

上文连用“确认”、“确定”,其实并非如此。10月29日的报道中提及“在墓室外部有两通残缺石碑,分别刻有‘皇恩’、‘授武德郎’字样。”显然,武德郎时被授予的,并不是人名,而是官名。

二、武德郎、武德将军是什么官

在此墓的石刻文字中有 “裴武德将军墓”与“授武德郎显(考)”等记载。据《清史稿·职官》:武德将军与武德郎同属武职,均为正五品官。在清代,这种封赠的官还有武显、武功、武义、武信、武略、武翼等等名号,属于散官,即仅有品级(行政级别)而无实职。这也是墓中为什么没有发现一件兵器或与“将军”身份有关的物品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有 “父以子贵”、“以孙贵”、“以侄贵”等封赠官职。在清代阳曲县就有很多被封为 “武德郎”或称“武德将军”的老人,如道光《阳曲县志·武封赠》有王九叙、刘存孝、田钧、刘佩、程德明、程俊、程进等等,这些“武德将军”都没什么从戎征战的经历。

三、墓主有名有字

原报道引考古专家“推测,裴武德将军可能是一位当朝显赫武将”,上文已辨。

据墓志志文,“裴府君讳声扬,字四达、姚宜人”。这墓主是非常清楚的(只不过字迹磨损,需要略知志文体例)。立石人是裴声扬的五个儿子,长子裴澍。其中四男裴云龙(以字行)是邑庠生,五男裴清是州吏目。这些史料均对我们进一步考察此墓有重要意义。

清代诰封夫人也以品级分为夫人、恭人、淑人、孺人等等,这里“宜人”也与正五品的武德郎相合。

四、墓葬的年代

从该墓石刻文字资料分析,在买地券上有“分舍永富贵,子孙寿命长”字样,立券人仍是“孝男”裴澍等五兄弟,时间是“大清乾隆四十一年岁次丙申十月初二日”,说明其时裴家已有父或母先故,故有买地之事。后石刻碑记有 “大清乾隆五十二年岁次”,应为三人合葬之时。此前报道提及的“丁亥”或为“丁未”之误,因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为丁未,待考。

阳曲北留的清代髹饰棺墓为研究太原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太原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马建东


太原晚报 赵亮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