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化石泛滥国内的博物馆

“如果仅仅是展览,假的化石并没有多大的坏处,但是对于需要用这些化石进行相关研究的人员而言,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让李淳更感到问题严重的是,目前并不仅仅是海生爬行动物化石造假达到了80%的比例,而是整个馆藏化石的造假比例都在80%左右,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现象并没有引起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

李淳透露,“虽然一些外国专家也认为中国许多省级博物馆展览出的化石不完全是真的,但是碍于与中国同行的合作,他们都不愿讲出实情,至多也是匿名发表看法。”

有一次,李淳与两个国外同行一起参观国内的某博物馆,一路上大家都在用英语交谈,但是在看到一个两栖动物化石标本以后,突然李淳就听不懂他们的话了,后来才知道他们在说意大利语。国外同行事后礼貌地向他解释说,他们对刚才看到的标本存有疑问,那个标本像是人工雕刻的,他们认为那不能算是化石。李淳告诉记者,其实这个化石并不完全是假的,只是在修理过程中被破坏了,只保留了身体的一侧,从而变成了一个“怪物”。

“目前国内化石造假最为根本的原因并不是盗挖和走私。”李淳说,最根本的原因竟然是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让我们的保护实际上成了破坏。

李淳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假化石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完全造假的化石;另外一种就是拼凑造假,即用动物甲的头加上动物乙的身子,再接上动物丙的腿,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化石;其三就是化石在修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和参与,化石的原有大量真实信息被破坏。

“其中第三类行为造成的假化石最为普遍。化石的修理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技术活儿,有时它需要精确到就像医生做外科手术一样的地步,但是现在国内有很多化石被挖出来以后,一些人都是雇佣农民进行处理和修复,这些人的不当处理破坏了化石本来的形态和生物结构,虽然这样的化石并不是故意造假,但结果却是把化石给毁了。”李淳说。

“因此,加强对博物馆相关人员的培训,规范化石标本制作流程现在显得尤为迫切。”詹仁斌表示,由于缺乏专业的化石修理人才,从而导致一些化石在修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信息失真的情况屡见不鲜。

“比如某个古脊椎动物一个部位应该是七块骨头,其中有一块仅保存了一点点或者看不清楚,但是修理化石的人并不清楚,他在修理这个化石的时候干脆就把这块骨头给修理掉了,结果就会让很多人得出该动物的这个部位就只有六块骨头的错误认识。”詹仁斌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对我国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实施有效保护,2010年8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并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

据悉,该条例明确了我国古生物化石的范围、保护原则和分类管理制度,要求充分发挥专家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中的作用,另外也加强了古生物化石的发掘﹑收藏和出入境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将步入法制化轨道。

但是李淳对记者表示,该条例目前有一个重大缺陷,由于没有明确国内古生物化石造假的预防和解决办法,它并不能解决当前国内博物馆令人触目惊心的假化石问题。


北京科技报 李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