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回顾

德 国

雷达卫星发射成功;航展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的目光;机械臂成功完成其在国际空间站的5年使命。

李山(本报驻德国记者)1月,欧洲委员会宣布授出伽利略初始运行能力采购合同。其中前14颗卫星的建造合同授予德国OHB公司。首颗卫星将在2012年7月交付。

2月,法德两国同意联合研制甲烷监测卫星,均摊项目所需的1.65亿美元费用。该卫星重180公斤,预计在2013年或2014年使用欧洲“织女星”小卫星发射火箭发射。

4月,德国明斯特大学行星学院的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分析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器”拍摄的图像,发现了火星表面至少在特定季节有液态水存在的新证据。

5月,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发表公报称,该中心正在研制一种使用表面主动冷却技术“泻流冷却”的“Shefex-Ⅱ”锐边航天器。该实验航天器外形像个子弹头,但机身如六角铅笔一样有棱边,可提高航天器返回大气层时的安全性并降低维护成本。

6月,德国宇航中心(DLR)官员表示,德国政府将寻求商业或政府合作伙伴,共同研发高分辨率光学地球观测卫星。目前德国只有雷达观测卫星,此项工作是德国政府填补光学卫星观测空白战略的一部分。

6月,第10届德国国际航空航天展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的1150家参展商和近23.5万名参观者,并且获得了140亿欧元的创纪录合同额,其中空客公司共签订了67架飞机,总价127亿欧元(合153亿美元)的订单。

6月,德国雷达卫星“TanDEM-X”由俄罗斯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将协助完成绘制3D地球数字模型的任务。这颗卫星是2007年升空的 TerraSAR-X的姊妹卫星,重1.3吨,飞行高度为514千米。两颗卫星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当于人的双眼,在未来3年内将反复扫描整个地球表面,最终绘制出高精度的3D地球数字模型。

11月,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机器人与机械电子研究中心研制的机械臂成功完成其在国际空间站的5年使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