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十大宗教新闻

回望,是为了铭记;盘点,是为了思考。站在2011年初的边缘,回望2010年,《宗教周刊》编辑部盘点了这一年来与宗教密切相关的重要新闻,以此纪念逝去的历史,并期冀给人以启迪。

1、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天主教分别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并进行换届选举

2010年2月1日至3日,为期3天的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修改通过了《中国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以传印长老为会长的中国佛教协会新一届领导机构。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中国道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道教界的近400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参加会议。任法融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新一届会长。

2010年12月7日至9日,中国天主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推选刘柏年、金鲁贤为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名誉主席,选举房兴耀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选举马英林为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

点评:当今世界正处在发展变革时期,宗教的作用日益彰显。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下,我国宗教能否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发挥积极作用,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等问题密切相关。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一方面赋予了各大宗教新时期兴利除弊、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支持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宗教政策。

2、十一世班禅当选为最年轻的全国政协委员

在2010年2月3日闭幕的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这是他担任的首个社会职务。在2月28日的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十一世班禅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3月3日下午,十一世班禅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作为最年轻的全国政协委员亮相“两会”。

点评:十一世班禅,原名坚赞诺布,1990年2月出生于西藏自治区嘉黎县一个普通藏族家庭。1995年,按照严格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他被“法断”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真身,并经中央政府批准,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十一世班禅自坐床以来,佛学造诣、文化知识都有很大提高,展示出了藏传佛教大活佛的风范,深受西藏各族人民的爱戴。西藏自治区政府官员在“两会”期间表示,十一世班禅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对于让更多信教群众参与国家事务,让藏传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有重要意义。

3、国家宗教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妥善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

2010年2月10日,国家宗教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妥善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该文件将宗教教职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有关原则和保障办法,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

点评:多年以来,宗教教职人员的最低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几近空白,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短板。这不仅影响了宗教界的稳定与发展,也拖了全社会人权保障的后腿。国家宗教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妥善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扫清了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制度障碍。根据这一文件,凡是依法认定和备案的所有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团体、院校的专职人员,都可根据不同情况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体系。毫无疑问,这将极大地解除宗教教职人员的后顾之忧。

4、宗教界积极参与青海玉树地震救援

2010年4月13日19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玉树县各寺院千余名藏传佛教僧人在第一时间自发组织起来,组成抢险救援队,加入抗震救灾大军。与此同时,全国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也都纷纷奔赴地震灾区,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五大宗教团体在第一时间发出号召,发动各地宗教界和信教群众贡献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8日,全国宗教界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达2000万元。

点评:玉树地震发生后,包括玉树当地在内的全国各地宗教界人士都快速反应、积极行动,或是第一时间自发组织救援队伍,投身抗灾救助;或是以宗教的特殊方式为灾区举行祈福活动,组织捐款捐物。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严峻斗争中,跨越地区、跨越民族、跨越宗教教别的宗教界自始至终以抗震救灾为先,全力投入,受到从国家领导到当地政府尤其是地震灾区死难者家属和信教群众的高度赞扬,展示了宗教界这一特殊队伍的力量。

5、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  我国举行巡回展纪念

2010年5月11日是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西学东渐”第一人利玛窦逝世400周年纪念日。1610年5月11日,利玛窦在北京安息主怀。为了纪念他对中西文化交流等作出的深远贡献,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合作,自2010年4月2日起,在我国上海、北京、南京和澳门举行“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巡回纪念展。展览以利玛窦的一生为脉络,从他的出生、教育和加入耶稣会的过程到远航,再到踏上中国大地之后留在各个城市的足迹,把他的心路历程较为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点评:利玛窦,这位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之所以能够让自己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史册上,让今天的中国人仍难以忘怀,靠的并不是其一生都致力于传播的《圣经》,而是他在自觉与不自觉间传播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行动与精神。4个世纪以来,东西方日益体认到利玛窦的价值,赞誉他是历史与文化的先驱者,将东方和西方、中华文化和文艺复兴的西欧文化、悠久辉煌的中国文明和欧洲世界连接起来。而他自己,则把司铎(天主教神甫的正式品位职称)与学者、天主教徒与汉学家、意大利人与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新闻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