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追寻六亿年前的生命

(神秘的地球www.uux.cn)位于黄山脚下,再次成为国际古生物学界的聚焦点。

来自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在安徽休宁县蓝田镇完成了又一次“蓝田植物群”化石发掘工作。专家认定,“蓝田植物群”距今有6.3亿年至5.8亿年,比恐龙出现要早几亿年。

奇迹

蓝田位于休宁县北部,距黄山20公里左右,紧邻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站在蓝田镇刚落成的地质灾害治理安置点皮园移民新村,远望蓝天古镇,星罗棋布的徽派民居建筑尽显徽韵魅力。

地球上的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古生物学研究发现,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原核生物,这类生物主宰着距今35亿年至25亿年这段约10亿年的地球生命史;生命演化历程进入距今10亿年-5.4亿年的新元古代后,伴随着大气圈中氧含量的逐渐增加,原核生物逐渐演化为真核生物;到新元古代晚期,真核多细胞藻类迅速演化,出现一次大的形态分异。“蓝田植物群”较好地保留了这些多细胞藻类化石。

此前,古生物学界认为地球没有早于5.8亿年前的“高等生命”。1946年在南澳大利亚得里亚的埃迪卡拉山距今约5.79―5.4亿年的“埃迪卡拉生物群”,被认为是已发现的最古老的高等生物。

专家认为,“蓝田植物群”展现了6亿年前地球上温暖浅海中早期动物大规模出现前夕的生命景观,是地球早期真核生物多细胞化、组织分化、两性分化和形态多样化的见证,是地球早期生命从简单向复杂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袁训来研究员、陈哲博士、肖书海教授、周传明研究员和西北大学的华洪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被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这一发现,把地球上“高等生命”的起源向前推进了约4000万年。

标本

古生物专家此次集中发掘的地点在休宁县蓝田镇前川村孔坑组。205国道旁一座看上去普通的山坡上,专家发掘后留下的页岩凹坑随处可见。很容易找到的带有黑色线状痕迹的嫩黄色石头,其实是藻类化石。岩石块上留下深深痕迹,大小不一,各式各样,有的看上去像小窗花,有的像竹节,有的像一个个小小指环连在一起……

专家介绍,地球诞生已有45―46亿年,但我们仅对它近6亿年来的这段历史了解得比较清楚。因为地球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主要靠当时形成的岩层和所含的古生物化石记录下来;地球上的生物虽然早在三十几亿年前就已出现,但它们留下的“痕迹”不多,到了距今约6亿年前,较高级的生物大量出现,并有大量未经变质的沉积岩层和动物化石保留下来……现在关于地球6亿年以来的这段历史,阐述得比较详细和可信。

地质学家研究,13亿年前,蓝田是一片汪洋。而6亿多年前,蓝田区域经历了地球一次最为广泛的温暖期。“蓝田植物群”就生活在适宜的温暖浅海环境中,水深50米至200米。专家根据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及参考现代海洋环境的标准研究表明,这些保存有古老生命印迹的化石,没有任何水动力沉积和搬运迹象。

前川村孔坑组村民余星峰十多年来多次担当专家采集化石的向导和助手。他告诉记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袁训来等多次翻山越岭到蓝田寻找地球早期多细胞生命的化石,先后采集的生物化石标本上万件。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下,专家对“蓝田生物群”进行了系统研究。

专家研究发现,6亿多岁“高龄居民”至少有15种形态,也就是说,在这些形态各异的化石中,至少能识别出15种不同形态类型的高等生命,平均大小在3至4厘米,最小的只有0.5毫米,最大15厘米,有的长得像现代的海藻,有的像海葵,它们带有触手和类似肠道特征。这15种形态各异的原始高等生命绝大部分带有固着装置,显示它们生命过程中固定在某一处,属于底栖生物群。而且它们中绝大部分带有触手,即便固定不动,也可以通过触手来捕食。

保护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就有科学家在蓝田镇发现了不同形态的藻类化石。

“蓝田植物群”世界罕见,为古生物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化石资源,可如今却大量裸露山间地头,保护难度很大,有的甚至被盗挖破坏。

记者从休宁县国土局了解到,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于2009年正式下达“蓝田植物群”化石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承担调查研究鉴定工作,现已完成对化石产地进行地质调查、标本采集、调研报告等前期工作,正在开展保护方案和规划编制工作。

蓝田镇副镇长方厚培介绍,保护工程将由县国土资源局与蓝田镇政府共同实施。包括对化石出露点及剖面进行保护,包括设立保护围栏、永久性项目标志碑(牌)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今后,中外游客可在蓝田“追寻六亿年前的生命”。(神秘的地球www.uux.cn


新华社 王立武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