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年内大推力环保火箭升空 先探月再探火星

未来五年我国将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月球探测任务

12月29日,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三部《航天白皮书》,对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的进展和未来5年的任务作了说明。白皮书明确指出,在未来五年内,我国将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此外,我国还将在未来5年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昨天上午对《航天白皮书》进行了介绍。晨报记者昨天下午也采访了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对白皮书中的部门内容进行解读。

新《航天白皮书》现三大特点

和2000年与2006年的两部《航天白皮书》相比,最新发布的白皮书更加具体详尽。对此,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表示,这部白皮书在继承了前两部白皮书的框架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三个特点。

新的白皮书明确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原则,表明中国和平发展航天事业的立场和决心。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追求,中国在这部白皮书中再次重申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发展宗旨,并且把它作为一个原则明确地提出来。

新的白皮书重视空间基础设施,强调航天技术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发展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及其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进一步提高航天技术的服务能力与应用水平,将会更好地促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新的白皮书丰富和细化了空间技术内容,对过去成就与未来任务的描述更加系统。考虑到空间技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扩展,这部白皮书对空间技术相关内容作了进一步细化。在阐述过去进展与未来任务时,按照航天运输系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空间碎片等九个方面分类进行了阐述。

[过去5年]

“长征”火箭5年发射67次 共将79个航天器送入轨道

昨天发布的《航天白皮书》首先分9个部分,回顾了中国航天自2006年至今取得的成就。自2006年至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67次发射任务,把79个航天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包括74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含4颗国外研制卫星)、2颗月球探测器、2艘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在昨天上午的发布会上,将过去5年取得的成就归纳为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及空间科学三个方面。

在空间技术方面,中国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科技工程,建设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并开展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深空探测等专项论证。

在空间应用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卫星应用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在国土、农业、林业、环境、气象、海洋、灾害监测、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力、通信、交通等各行业、区域和个人应用,扩大卫星应用规模和水平。

在空间科学方面,积极开展日地空间探测、月球科学研究、微重力科学与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空间环境探测与预报研究,提升空间科学研究水平,加强空间科学科普教育。

张炜表示,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5年]

大推力环保“长征”火箭首飞将开展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

昨天发表的白皮书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增强现役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运载火箭上面级,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我国将开展深空探测专项论证,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

新“长征”环保又“大力”

据白皮书介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并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

除了“长征五号”之外,同样采用无毒无污染燃料的“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也将在未来五年实现首飞。根据白皮书介绍,“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新型快速发射运载火箭,具备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不小于1吨的运载能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

白皮书透露,我国还将开展重型运载火箭专项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

文昌发射中心3年内可启用

据悉,“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有望最早在2014年于在建的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白皮书透露,在未来五年,将进一步提高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增强航天发射场综合能力,满足发射任务需求,完成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并投入使用。

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告诉记者,和我国目前在用的三个内陆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海南文昌基地更加理想。因为它的纬度更低,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时,能更好的利用地球的自转力,节省火箭燃料;其次,运输也更方便,可以通过海上运输,解决大推力运载火箭的运输问题。“大型的‘长五’火箭,直径很大,无法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海上运输就没有问题。”

此外,在海南建发射场更加安全。火箭发射时会掉下一些残骸来,海南面对大海,残骸掉到海里,不会对居民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除了月球,目标还有火星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这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升空,为深空探测后续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中国将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为载人航天后续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2012年将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已在轨飞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

同时,中国将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白皮书透露,未来5年,我国将选择有限目标,分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月球探测工程建设,发射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测器,实现在月球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完成月球探测第二步任务。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月球探测第三步任务。

张炜表示,国家航天局正在组织深空探测的专项论证,这个论证方案中包括探测火星的内容,目前这个方案还在论证过程中。

“长征五号”还不是重型运载火箭

昨天下午,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向晨报记者介绍说,和过去的“长征”系列火箭相比,“长征五号”具有环保、大推力和模块化的鲜明特征。

庞之浩表示,“长征五号”是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 “一个系列指‘长五’,两种发动机是指液氢液氧,都是无毒无污染的环保燃料,三个模块是指大型、中型和小型,其中大型的能将14吨的航天器打到地球同步轨道。 ”

“‘长征五号’首飞之后,将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但还不是重型运载火箭,因为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要达到60吨以上。但重型火箭一般只用于载人登月甚至登火星,建设空间站还暂时还用不着。 ”庞之浩昨天告诉记者,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重型火箭的相关技术。

今年9月份,美国国家宇航局宣布了其新式重型运载火箭的设计方案。美国国家宇航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表示,新式火箭与当年的阿波罗火箭有相似之处,都是用液态氢和液态氧等液体燃料推进,一次性使用,而不是像航天飞机那样用固体燃料推进,反复使用。新火箭动力更大,能抵达更远的空间轨道,体积也更大。

新火箭初期计划搭载77吨到110吨重物,并用“猎户座”多用途太空舱搭载6名宇航员,最终将可搭载143吨到165吨重物,而登月用的“土星”只能搭载130吨重物。此举意味着美国政府将太空探索目标瞄向火星探索,而不是重登月球。

根据美国国家宇航局的计划,最早的无人试验预计于2017年进行,2021年进行首次搭载宇航员的飞行,2025年宇航员向附近的小行星进军,最后目标是2030年代绕火星飞行,并在火星着陆。

中国航天投入和国民经济适应

根据《航天白皮书》,从2006年以来,中国发射了70多颗卫星。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有媒体问及中国航天投入多少经费,以及和普通老百姓生活之间的关系。

对此,张炜表示,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主要还是根据国情、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度进行投入。当前,中国航天活动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也保障了航天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张炜还详细解释说,作为高科技的航天,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他表示,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使航天活动可直接服务于社会进步。比如“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自1998年投入运行以来,对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近300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的近百个台风监测无一漏网,明显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此外,航天技术在通信广播、导航定位、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方面也有许多的应用。

其次,航天技术通过成果转化与应用,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比如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光伏产业,其关键技术是来自于空间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二次开发。再比如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的点火,其核心技术也是由航天技术,特别是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转化而来的。

张炜还表示,航天重大科技工程带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现代力学、地球科学,以及材料、工艺、制造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

中国造卫星已出口多个国家

作为一个航天大国,中国的航天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航天白皮书》透露,在未来5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将重点推进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卫星整星与零部件进出口、卫星地面试验设备进出口、卫星地面测控和应用设施建设及服务等。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张炜昨天表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利用航天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卫星制造与发射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根据国家航天局初步掌握的数据,截至12月25日,全球今年共进行了83次航天发射,121个航天器入轨正常工作。

在过去5年当中,中国的卫星已经向多个国家出口。张炜透露,2006年以来,在卫星出口方面,中国已经向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出口了通信卫星,与玻利维亚、白俄罗斯、印尼、老挝等国家签署了通信卫星出口合同,与委内瑞拉签署了首个中国遥感卫星出口合同,这些合同目前都在执行当中。

在商业发射服务方面,中国成功为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W3C卫星提供了商业发射服务,正在执行亚太7号通信卫星发射服务和亚太7号B通信卫星发射服务合同。同时签署了土耳其GK-2卫星发射服务,土库曼斯坦通信卫星发射服务,以及卢森堡的两颗小卫星搭载发射合同。

张炜还表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航天产品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性价比好,中国愿意在和平利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

[相关新闻]

俄罗斯仍未放弃抢救“萤火一号”

今年11月8日,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跟随俄罗斯的采样返回探测器一起发射升空,开启了中国探测火星的第一步。 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张炜昨天上午透露,俄罗斯的运载火箭由于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俄罗斯同行到目前为止一直在进行积极抢救。中国航天局与俄罗斯航天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一有新的消息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新闻晨报 杨育才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火箭 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