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在蒙古戈壁红砂岩中发现在巢窝中孵化的窃蛋龙骨骼化石

古生物学家在蒙古戈壁红砂岩中发现在巢窝中孵化的窃蛋龙骨骼化石

孵蛋恐龙妈妈的骨骼标本

最新挖掘发现的窃蛋龙蛋的化石标本

考古学家还原这只窃蛋龙孵化恐龙蛋的情景,以及恐龙肢体所在巢窝中的位置

近期,考古学家在蒙古戈壁红砂岩上中发现在巢窝中孵化的窃蛋龙骨骼化石,从而证实窃蛋龙生存的时间更长,并且是比之前科学家所预想的更适宜生存环境的物种。

这些窃蛋龙骨骼化石标本被称为MPC-D 107/15,是迄今发现唯一处于孵化状态死亡的窃蛋龙化石标本。更具体地说,这只死亡窃蛋龙生活于白垩纪末期现今蒙古境内,是一种类似于鸵鸟、长有羽冠的兽脚亚类肉食恐龙。

据研究人员称,这个带有羽毛的窃蛋龙很明显是突然意外死亡,可能死于0.7亿年前一场沙尘暴,当时它正在巢窝中孵化恐龙蛋。古生物学家费德里戈-方蒂、菲利普-科瑞和德姆奇格-巴达姆加拉维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撰文称,这只窃蛋龙的脚放在环状恐龙蛋中心位置,前臂交叉折叠在身体两侧的恐龙蛋。

这个恐龙化石样本是迄今发现的第4个巢窝中偷蛋龙科化石样本,也是首个保存头骨完整的化石样本。这个恐龙蛋巢穴宽35英寸,长40英寸,其骨骼化石明显遭受皮蠹虫的侵蚀,当这只窃蛋龙死亡之后身体部分被掩埋时,皮蠹虫残食了窃蛋龙的尸肉。

考古学家挖掘的这个恐龙化石样本还完整保存着头骨、身体左侧前肢、腿骨、耻骨,以及两只脚末端骨骼部分。

最初在这个恐龙妈妈身体下孵化着双层恐龙蛋,总计在最下层发现7枚显著不同的恐龙蛋,其遭受皮蠹虫侵蚀程度较轻,但此次挖掘并未发现完整的恐龙蛋或者恐龙胚胎。

研究人员在窃蛋龙头骨下方、颈部左侧、肱骨左侧、股骨左侧以及双足附近,发现大量恐龙蛋碎片。据悉,考古学家长期以来错误地认为窃蛋龙是“偷蛋高手”,窃蛋龙具有复杂的社会群体结构和行为特征。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开佩利尼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费德里戈-方蒂说:“我们知道雌性恐龙不能一次性产卵超过两枚,像目前我们挖掘发现的这个较大恐龙巢窝,仅能解释为这是一个集体产卵巢窝。成年窃蛋龙可能采取合作协同的方式孵蛋,该方式出现相对较长的时间,雄性也可能在巢窝里孵化恐龙蛋。”

最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窝位于沙漠环境,其历史可追溯至白垩纪末期,相比之下,另外一个耐梅盖特龙巢窝发现于河流冲刷栖息地的碎石之中。

方蒂说:“在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和环境将获得新的发现,目前的这项发现是迄今记录的生活时间最久远、最适应环境的窃蛋龙考古发现。”


腾讯科技讯(悠悠/编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蒙古 窃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