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大堡礁附近发现患皮肤癌的野生鳟鱼

珊瑚鳟鱼(上)身上的黑斑可能是皮肤癌,正常鱼类(下)未出现此种状况。

一项最新的研究在野生鱼类中——确切地说是游弋于澳大利亚大堡礁附近的珊瑚色蓝点鳟鱼中——发现了首批皮肤癌“患者”。

这些鳟鱼身上的损伤和黑斑,就像是人类患上了黑色素瘤,只不过后者是长有鳞片的版本而已。至于它们是否会使鳟鱼吃起来不安全,目前尚不明确。

一群来自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在大堡礁研究鲨鱼时最早注意到了这些患病的鳟鱼。随后,该研究团队通过在显微镜下检测病变处的皮肤细胞验证了他们的推测。

科学家们还在实验室里喂养了一条剑尾鱼和一条月光鱼,以产生对紫外线更为敏感的后代并使其患上皮肤癌。

研究发现,不同于正常的鱼类皮肤细胞,这些病变细胞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并且在通常没有黑色素的部位产生了黑色素。更重要的是,野生鳟鱼的病灶与实验室中剑尾鱼和月光鱼杂交所产生后代的病变相同。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三种生活于大堡礁的鳟鱼很有可能正在罹患皮肤癌。日前,该研究团队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在线报道了此项成果。

研究人员将该病归咎于几个因素。首先,大堡礁直接位于臭氧层最大空洞的下方,这意味着同地球上其他地方相比,该地区实际上接受了更多的紫外线辐射。

同时,他们认为,这三种鱼类彼此间可能出现了杂交现象,导致某些基因的消失或者突变,从而使其后代更容易遭受紫外线诱导的皮肤癌的侵害。


中国科学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澳大利亚 皮肤癌 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