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蜻蜓眼玻璃珠极有可能来自于古埃及或东地中海沿岸地区

随州擂鼓墩M1(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玻璃珠

随州擂鼓墩M1(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玻璃珠

拉曼光谱现场测试照片

拉曼光谱现场测试照片

拉曼光谱现场测试照片

拉曼光谱现场测试照片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近期,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与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密切合作,采用高性能便携式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和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著名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蜻蜓眼玻璃珠成功进行了原位无损检测。确定了这些精美的玻璃珠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体系,采用锑基、锡基化合物作为着色剂/乳浊剂,符合西方常用玻璃的化学成分体系和制作工艺特征,与兴盛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铅钡玻璃不同。

结合器型、纹饰的分析结果,研究认为,此次检测的蜻蜓眼玻璃珠的制作技术应该是多元化的,且可能来自于古埃及或东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彼此之间有相互交流的不同制作中心。这一发现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与古代玻璃相关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证据。

鉴于便携式光学与光谱学方法的优势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目前已成功将多种分析技术应用于对中国新疆拜城克孜尔、河南淅川、湖北江陵、广西合浦等地区出土的古代玻璃化学成分、锑基、锡基乳浊剂/着色剂以及原材料残余物等的相关研究中,确定了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至唐、宋时期的钠钙玻璃与西方同类制品中锑基和锡基着色剂、乳浊剂出现的时间顺序基本一致。相关研究成果目前已在《中国科学》、Journal of Archaeomety Science、Archaeometry、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Journal of X-Ray Spectrometry等多个学术期刊中公开发表。

古代玻璃、青铜和陶瓷都曾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新兴科学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探索古代玻璃中所蕴藏的奥秘,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受上海市公共研发平台项目、科技部973项目以及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高密度光存储实验室、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供稿)

相关报道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科学网(黄辛):近日,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传出信息,该所科技考古中心与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密切合作,采用高性能便携式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和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著名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蜻蜓眼玻璃珠成功进行了原位无损检测。

研究表明,曾侯乙墓“蜻蜓眼”玻璃珠的制作技术是多元化的,极有可能来自于古埃及或东地中海沿岸地区。这一发现为古代“丝绸之路”与古代玻璃相关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证据。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173颗表面布满圆圈纹的琉璃佩珠,被称为“蜻蜓眼”。这与东汉王充对于随侯珠的描述隐隐相似:“随侯以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

从这批珠子重见天日起,就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负责人之一李青会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以往,由于技术所限,文物又不允许取样,考古学家只能从零星的破损残片中获取化学成分的信息,但由于每颗珠子的成分有所不同,因此专家也就无法深入了解其来源与工艺特点。

李青会博士介绍,这次主要使用了两种科技考古的常用仪器:X射线荧光分析仪可为文物开具一份严谨的“元素图谱”和定量分析结果,拉曼光谱仪则通过“拉曼特征峰”反映出文物的分子结构特征,将两方面信息综合起来考虑,就能迅速掌握文物的“真实身份”。

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精美的玻璃珠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体系,采用锑基、锡基化合物作为着色剂/乳浊剂,符合西方常用玻璃的化学成分体系和制作工艺特征,与兴盛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铅钡玻璃不同。

李青会说,虽然考古学界对于古代玻璃的认识远远晚于青铜、陶瓷,但它对历史文化的贡献绝不亚于后两者,而新技术帮古代玻璃“叙述”出了体内秘藏的中西文化交流的轨迹。

同时,李青会表示,古代玻璃、青铜和陶瓷都曾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新兴科学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探索古代玻璃中所蕴藏的奥秘,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提供重要信息。

据悉,鉴于便携式光学与光谱学方法的优势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目前已成功将多种分析技术应用于对中国新疆拜城克孜尔、河南淅川、湖北荆州和江陵、广西合浦、陕西西安等地区出土的古代玻璃化学成分、锑基、锡基乳浊剂/着色剂以及原材料残余物等的相关研究中,确定了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至唐、宋时期的钠钙玻璃与西方同类制品中锑基和锡基着色剂、乳浊剂出现的时间顺序基本一致。相关研究成果已在《中国科学》、Journal of Archaeomety Science、Archaeometry、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X-Ray Spectrometry等多个学术期刊中公开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埃及 曾侯乙 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