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月球车

  所谓月球车是指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对月球进行考察、收集分析样品的专用车辆,也被业内称为“月面巡视探测器”。随着中国深空探测能力的不断提升,众多科研机构都开展了月球车相关技术的研发。

  在上海的一个实验室现场,记者看到,科研人员用类似于月球土壤的火山灰模拟出月球表面凸凹不平的地形,一台由六个车轮组成的金黄色方体月球车样机,正在上坡处爬行。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新技术室副主任、月球车项目的负责人胡震宇先生介绍说,这款月球车样机长约1.5米,宽度为1米,重约120公斤,这已是他们设计研发的第三代样机了,与之前的相比,性能大大提高。他说:“它的行走系统和导航控制系统采用的都是宇航级的器件,可以说我们的三号样机,是在二号样机的基础上又向工程化迈进了一步,从而证明了我们月球车方案的可实现性。”

  据了解,从原理样机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月球车”,需要解决诸多技术难题。比如,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表面的土壤非常松软,因此月球车必须具备在这种环境下正常工作的能力;再有,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有石块、有陨石坑,还有陡峭的高坡。在这种情况下,月球车的轮子既不能打滑,也不能翻车,还必须做到前进、后退、转弯、爬坡,样样在行。此外,还有温差变化大、昼夜变化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胡震宇介绍说,由他们研发的月球车主要在电源、导航、数据传输等系统的关键技术方面得到突破。具体来说,这款月球车的桅杆上装有一对立体视觉装置,就好像是人的两只眼睛,不仅可以帮助月球车看清月表地貌,还可测算出与障碍物的距离。车的后方设有可开合的“太阳帆板”保温装置,能使月球车可以适应150℃至零下180℃的环境。此外,该月球车的最快行驶速度可达每小时200米。

  除了上海的研究机构外,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40多家单位都在从事月球车的研发工作。事实上,众多科研机构聚焦月球车研制的背后,昭示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环月轨道传回的语音和歌曲声:“我来了,月球。在传说里,几千年前,嫦娥曾飞到月宫。今天,我,嫦娥一号来了,带着中国的问候:月球,你好!你好,月球!”这颗卫星是在去年10月发射升空的,至今已发回了大量的月球探测数据。实际上,嫦娥一号只是中国实施探月工程,乃至整个深空探测工作的第一步——中国的计划是,在2012年前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展开巡视探测;2020年之前,将月壤样品带回地球。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月球车作为探月工程的关键设备,其研制工作被多家科研机构列入了重要议程,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也是其中之一。从整体外形看,北方车辆研究所设计的月球车,与之前介绍过的来自上海研究机构的月球车大同小异,也有六个车轮。不过,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月球车设计师苏波先生说,他们的月球车具有更强的行走能力,其中的奥秘是对全金属的车轮进行了特别的设计:“我在车轮轮毂处的内网设计了一个斜面,有很微小的一个斜面,这样的话,如果松软的沙子滚进来以后在轮子滚动过程中会流出。还有其他问题,比如我们在车轮轮辋上加设了抓地爪,它的分布会加强车本身的行驶性能。”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毛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收集了多种火山灰对月壤环境进行模拟,经测试,其开发的月球车可跨越的障碍物高度达600毫米。他说:“在月球上分布着的都是火山灰,它有很多不同的力学特性的月壤,我们就要来配。我们到中国东北的五大连池去找回来一些火山灰,不同的火山灰把它配在一起,然后我们来测试它的力学特性,在不同的力学特性下再来研究,是一种什么样的驱动轮子在上面走效率最高。”

  随着各个科研机构对月球车的加紧研发,相信不久后将有一大批中国自主研制的月面巡视探测器陆续进入公众的视野。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先生日前曾透露,若干年后真正用于月球表面巡视探测的月球车,将是一个博采众长的方案。让我们对此拭目以待吧。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月球车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