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后的首任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

青岛观象台在饱经一个世纪的风霜雪雨之后,迎来了她的百年沧桑巨变。它像一本记载著耻辱与抗争、悲壮与奋发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异常沉重和发人深省。青岛观象台最终摆脱外人的控制,当归功于青岛回归后的首任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他是首开中国现代气象预报历史的气象学家。1924年以蒋丙然为首的接收组,受命代表中国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接管了青岛观象台,遂成为中国主权下青岛观象台第一任台长。在蒋丙然的领导下青岛观象台为我国的天文、气象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青岛观象台还是我国太阳黑子观测的发源地。在他的主持下,曾开先在崂山设立高山观测所。开创了崂山气象观测的先河。

蒋丙然、(1883年9月2日~1966年12月24日),原名幼聪,字右沧,福建闽侯人(今福州市)。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蒋仁光绪十九年中举人,历任福建大学堂教务长。蒋丙然少年时代在贞仁学塾求学,后入上海震旦大学物理科学习,受教于马相伯。他学习成绩优异,深受马相伯的器重。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后留学比利时国立双博农业大学,学习农业气象学,获比利时双卜罗大学农业气象学博士学位。他是我国最早派出学农的留学生之一。1912年11月,蒋丙然学成回国后,任苏州垦殖学校教务长。1913年夏,应中央观象台台长高鲁之邀,到北京中央观象台任技正、气象科科长,并兼航空署气象科代理科长、代理台长,兼任参谋总部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教官、代理航空署气象科科长,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师,讲授气象学。

辛亥革命以前,我国海关虽在沿江和沿海建立了几十个测候所,但为总税务司英国人所把持。辛亥革命以后,当时的北京政府教育部于1912年夏在北京设立了中央观象台,地址在北京东城泡子河(今建国门附近古观象台)。1913年,在观象台内增设了气象科,由刚从比利时学农回国的蒋丙然负责,下辖北京西山碧云寺、库伦(今乌兰巴托)、张北、开封、西安等几个测候所,还培养了测候人员,出版了一些气象书刊,并于1916年开始发布北京地区天气预报。

1921年的冬天,刚刚于华盛顿闭幕的九国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要求日本将其占领的中国青岛和胶州铁路交还中国。日本答应了所有条件,惟独留下了青岛观象台,前去接受的中国官员却多次吃“闭门羹”。日本人的理由听起来似乎颇为合理—中国没有合适的气象技术人员,能够让这个观象台顺利运转起来,胶州湾上来往的世界各国船只,会失去科学的指挥和管理,将会给这个繁忙的港口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不过,他们并没有将话说死,还是为中国人留下了最后一道口子——贵国只有蒋丙然先生能够胜任这里的工作,如果由他来上任,观象台马上就交。

不管日本人是出于何种立场,指出了蒋丙然是最为合适的领军人选了。当时蒋丙然正担任北京中央观象台代理台长,成为中国近现代气象事业的开创者。在他自行设计了量雨计和英式百叶箱,又从国外购置了毛发湿度计、空盒气压表和干湿球温度表,每天早午晚观测温度、湿度和气压各三次,风雨无阻。气象预报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蒋丙然的努力,东亚16处重要地点——东京、长崎、贝加尔湖、马尼拉、关岛等地的气象资料,以免费急电的方式,每天两次拍发至中央观象台。1916年元月,中央观象台正式每天两次向社会作天气预报,早上九时在台内悬挂信号旗,晚间由北京各报馆向社会公布,这便是我国现代天气预报的开端,蒋丙然也被当时舆论称为“开千年未有之先河”。也是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正在中央任职的蒋丙然会派到青岛地方上来。

1924年2月,蒋丙然受命代表中国政府接管了从日本人手中管理的青岛测候所,将该所改名为青岛观象台,遂成为中国主权下青岛观象台第一任台长。此时最大的挑战,是中国的观象台,青岛这处建于1898年,与上海徐家汇、及香港远东,并称为远东地区三大观象台。蒋丙然接手时,另外两个观象台还在法国人与英国人的手里,人们都拭目以待,看中国人能否顺利地进行这个重要观象台的管理和观测工作。

蒋丙然并未让人们失望。自1924年2月至1937年底任青岛观象台台长,兼任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气象学会首届会长,国民政府教育部译名委员会会员、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及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海洋研究所筹备组常委,直至抗日战争期间青岛沦落止。蒋丙然在青岛的存在,被视为“中国现代科学精神复兴的标志”。

1924年以蒋丙然为首的接收组,受命代表中国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接管了青岛观象台,遂成为中国主权下青岛观象台第一任台长。在蒋丙然的领导下青岛观象台为我国的天文、气象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青岛观象台还是我国太阳黑子观测的发源地。1926年,青岛观象台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首次参加了世界第一届万国经度联测,所得成果位居世界前列。万国经度测量委员会主席费什叶将军向中国政府致函称:“所测成绩优良,概各国所钦佩”。1931年,蒋丙然又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座大型圆顶天文观测室,这个有着手摇天窗和流线型圆顶的欧式建筑,不仅成为青岛这座新兴城市的一个地标,还标志着中国的天文气象事业完全步入了现代行列。

蒋丙然于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任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12月至1966年12月任台湾大学农学院教授、台湾省天文学会首届理事长和气象学会首届会长。他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声望,曾被意大利气象学会聘为名誉副会长,又任国际天文联合会委员;1966年12月24日病逝于台北市台大医院,终年84岁。

蒋丙然是我国早期的观象专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创者、中国气象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曾任中国气象学会1~5届会长、6~13届副会长。他曾担任过14年(1924——1937)青岛气象台台长。在蒋丙然的领导下青岛观象台为我国的天文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青岛观象台是我国太阳黑子观测的发源地。他同时又是我国近代天文、地震、地磁和海洋事业的开拓者。他艰苦创业,勤奋治学,热心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积极培养青年学子。他知识渊博;著述宏富,为我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该台工作上是有成就的,对中国近代气象事业是颇有建树的。

蒋丙然1957年75岁于台湾撰《四十五年来我参加之中国观象事业》里说:“青岛观象台自民国十三年至二十六年(1924~1937)大事简记: 余自民国二年在中央观象台气象科开始从事中国气象事,迄今已有四十五年矣,其在中央观象台自二年夏至十二年冬所经营及所知有关气象事业,已多详述之关於中国气象事业简史中,而自担任青岛观象台台长後,工作比较广泛,且不限於气象,十四年间颇有若干建树,特简单记於此,以志鸿爪。(一)广布天气图 青岛当日管时代,每日亦有公布天气图,但均用日文而亦只限於日本船舶,自我国接收後,对於国内外航行青岛港之船舶,一律普送天气图,以供航海保护之用,中外航商均称便利,此外尚发布天气预报,暴风警报,以尽气象保护之责任。(二)改良午炮 日管时代每日施放午炮,时差有差至四分以上者,殊失授时之本义,而青岛市民重视时效,每日由电话询问时刻者必有数十起,故改用电传施放法,除电力有阻外,所差甚微,但午炮声小,传送不远,仍不甚适用,故又於三十六年改用电音报时机,每日三次,时政既获准确而传音可速远焉。(三)增设无线电台 青岛观象台成立之始,即托交通部青岛无线电台代为广播气象及授时,但一切由电话联络殊不方便,故於十五年筹设短波无线电台,直接传播气象及报时。同时收各地气象电报及授时信号。凡近海船舶,遇有风暴,可以用无线电询问并与以答复,以利航行。(四)建筑赤道仪室 青岛於德管时代,曾遗有口径十六公分赤道仪一具,曾经利用作为观测太阳黑子之用,但无圆顶赤道仪室,应用殊不便利,十四年将气象观测场西偏旧屋拆改,造成圆顶赤道仪室,圆顶用机力转动,便利天体观测。嗣於十七年七月由中华教育文化委员会辅助购置赤道仪子午仪费用二万五干元,即向法国澄林光学仪器厂定制三十二公分口径天圆式赤道仪,此仪有两管相并,一径三十二公分作摄影用,一径二十公分作目测用,因择地於观象山西岭,另建一赤道仪室,圆顶转动以及开关,完全由电力控制,观测天体至为便利。同时并建一新中星仪室。” 此外,尚谈及如下事宜:

1、“华盛顿会议有将青岛归还中国之消息,因乘参加济南职业教育会议之便,前往青岛调查日人之青岛测候所”。

2、“民国十一年,华盛顿会议,决将青岛归还中国,以王正廷先生任接收督办,王先生聘余为筹备接收青岛测候所委员,当前往青岛与日人所长入间田毅洽商接收事宜;嗣因日方藉词中国无此人才,暂时仍由日人经营,俟中国有此人才後,再行完全移交,故只举行接收仪式,而实际仍由日人主持,故余又返中央观象台任气象科事”。  3、“民国十三年,青岛督办公署与日本公使商订测候所办法八条,青岛观象台开始成立,督办熊秉琦委余任台长,於是年二月开始一切工作,设立气象地震科与天文磁力科两科及事务处”。    

4、“气象观测用二十四小时制,於三月一日开始,德人初成立之青岛简单测候组织,即於民元前十四年(1896)三月一日开始观测可谓巧合。每日公布天气图,天气预报及天气报告以便利民众与进出口轮船。一切规章大抵均仿照中央观象台”。

5、“中国气象学会,在青岛开成立会”。

6、“民国十四年,青岛观象台设无线电台,收发气象电报并报时”。

7、“海军部海岸巡防处筹设东沙岛气象台,遴选学员黄琇等十人赴中央观象台及青岛观象台参观及实习,青岛观象台为特开训练班,讲授气象学测候学并实习一切气象工作如观测绘图等”。

8、“民国十五年,东沙岛气象台成立,一切有关气象技术事宜,函约青岛观象台担任指导,并由青岛观象台派技术人员在巡防处及东沙岛参加气象工作”。

9、“民国十六年,中央观象台所设各地测候所停办。民国十七年,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气象研究所,所址在南京北极阁,从事气象研究,同时亦担任一部份气象行政工作,如统筹全国测候所,绘制天气图集中气象电报及发布天气预报等。曾聘余任特约研究员”。

10、“参加太平洋科学会议 第四届太平洋科学会议在爪哇万隆举行,由中国气象学会推余参加,所提出论文为《青岛温度之研究》,十八年四月前往与会,气象会议组公推余任主席团主席,曾主持一次论文讨论会。第五届太平洋科学会议在加拿大举行,中央研究院派余参加,所提论文为《东亚低气压与台风分区之研究》,但当时中央政府因财政部长出国,一时不能发给旅费,而市政府又坚持不肯先行垫发,至未成行”。

11、“中国气象学会总会所,由青岛移设南京。民国二十年,青岛观象台收回暴风预报信号权,更换新信号。全国各省次第成立测候所,大概在省会设总所,各县设分所。民国二十一年,应国际极年之邀请,在泰山及崂山设立高山观测所。意大利气象学会函请余为名誉副会长”。

12、“民国二十二年,南京、青岛均开始作高空观测。青岛观象台成立航空气象训练班”。

13、“民国二十四年,与山东大学合作组织天文气象组。 山东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设海洋科,为造成天文气象人才,与观象台合作,在物理系设天文气象组”。

14、“青岛观象台本有海温与潮汐两项有关海洋观测,而就青岛言则地临黄海,居全国海岸线中心,观测海洋自属任务之要,且海洋学一科,正於此时为全世界学者所注意,当与法国利莎工厂商制测量海洋用器,十七年秋始运到,因即增设海洋一科,从事海洋各要素观测,所注重者为海洋物理、海洋生物、海底地质等。此为国人提倡海洋学之始”。

15、“创办青岛水族馆:青岛居全国海岸中心,海产丰富,中国海洋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委托观象台创办青岛水族馆,由海洋科担任计划一切,择地於海滨公园,建筑一古城垣式之水族馆,於二十一年落成,正式开幕,馆内装置若干水柜,内用活动水系,饲养海洋各种生物,并陈列各种标本,除供参观以增进一般人海洋知识外,亦可供海洋生物学者研究之用”。蒋丙然兼任水族馆首任馆长。

16、“参加国际经度测量:民国十五年经国际经度测量委员会会长费利也之邀请与教育部之委派,青岛观象台曾参加第一次国际经度测量。民国二十一年该会又举行第二次经度测量,青岛观象台又被邀参加,两次测量,各历时两阅月,所得成绩曾经刊印并寄交该会,现第一次成绩已经该会印成公布,第二次成绩,因印刷费关系,只印至N字为止,青岛属於T字,故尚未印出”。

17、“设立高山及农业测候所:民国二十一年青岛观象台应国际极年学会之邀,参加高山观测,乃择崂山明道观设立高山测候所,作为期一年之高山气象观测,所得成绩送交该会公布。此外并於薛家岛、阴岛、李村、浮山所各地,先後成立简单测候所,从事农业气象观测”。

18、“测量山东沿海地磁力:观象台之地磁工作,原有目测与自记两种,所有纪录均已印成报告,分送国内外有关机关参考。但中国幅员至广,各地地磁力,除徐家汇陆家浜磁力台曾有一次测量若干地点外,均付缺如,故拟从山东沿海先行着手观测以期逐渐推广全国。乃於二十二年五月派员携轻便地磁仪,沿山东海岸各地,观测经度纬度磁偏磁倾水平分力各项,为期三个月,所测有十二据点,此项成绩已经公布”。

19、“建筑海洋生物研究所: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组中国分会成立,由中央研究总干事丁文江先生主持,当经议决在青岛设立海洋生物研究所,由青岛观象台负责筹建。除选择青岛水族馆东侧空地为所址外,所有建筑费及设备费,均由有关机关补助,其不足即由青岛市府补充。为期年馀,於二十五年十二月始竣工,并成立董事会,由沈成章先生任董事长,余任秘书,建筑仿宫殿式,极其美观,内部设备悉依照近代海洋生物研究所之成规,惜二十六年七七事变,未克完成工作”。

20、“养成测候人才:实地测候人才,本非学校所能养成,而在中国尤形缺乏。青岛观象台组织之始,多调用中央观象台训练班所养成之优良毕业生,但测候之事业日多,故有招收练习生之举,每隔二三年招考练习生一次,招考时严格考试,考取後认真训练,先後练习毕业有八人。民国十五年全国海军巡防处选派黄琇等六人来台实习,当为特开讲习会指导理论及实用,结业後均分别在巡防处及东沙岛气象台服务。民国二十四年中央航空委员会遴选学生三十馀人,送青岛观象台训练,当即成立训练班,并另行招考毕生若干人同时训练。为期三个月,所制订课程,亦理论与实用并重,结业考试亦极严格,其不及格者均不发给证明书,以期能实际造成空军测候人才。此外尚为山东省棉业试验场农事试验扬,省立测候所训练人员数起”。

21、“设立观象图书馆:青岛气象台历年所购置及交换之图书杂志加之以德日时代所藏之图书杂志,数逾万册,因将办公室一部分,成立一图书馆,将所有图书杂志,分类庋藏,加以编目印成图书目录,以供同人阅览及研究之用”。此图书馆开办时是由海洋科学专家宋春舫开办。

22、“与北平研究院合作海洋调查:民国二十四年,北平研究院与青岛市政府合组海洋调查团,调查胶东湾及其近海之生物与理化性质,由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担任生物调查。青岛观象台海洋科担任理化性质调查,分为四期举行,历时二年”。

23、“当时,每日只有三次,市民仍感不足,是以观象台计划在通衙设立标准时钟,由观象台控制电路,以免有差,已於二十五年实现”。

24、“参加全国经度测量会议及全国气象会议:国际经度测量及香港远东气象台台长会议,均有正式函请青岛观象台参加,余以此种会议及工作,自应有全国性计划方可参加,故特向中央研究院建议召开全国经度测量会议及全国气象会议,先後於十九年及二十年在南京开会两次。至第二次国际经度测量,系由该会函请参加,当亦呈报教育部并函达中央观象台,嗣奉部令派余办理此项事宜”。

25、“代造各测候所计划:中国气象事业,经中国气象学会极力促进,在抗战以前,颇有蓬勃气象,各地建设测候所,多由青岛观象台代为计划,经为计划而已经成立者,约有二十馀处之多”。

26、“发起中国气象学会:民国十三年青岛观象台成立後,颇觉欲促进中国气象事业,学会实有必要,因商之高曙青先生集合同志,发起中国气象学会,开成立会於青岛,十八年後迁往南京,历年年会,均有重要议决案见诸施行,如推广测候网,统一观测时间,请各省政府设立气象机构,请交通部改良气象电报拍发办法,请各大学设气象系等均其荦荦大者”。

27、“建设观象山公园:德日时代,观象山列为禁地,禁止樵采并及通行,接收以後此禁既弛,即有请求在山上租地建筑者,因一经建筑住宅,则烟雾灯光,均防碍气象天文观测工作,故呈请禁止,并将观象山创立公园,使成为风景区,保留地内不使再有建筑”。

28、“解决日本人员悬案:关於青岛观象台接收时因日方要求保留日人仍旧工作,俟中国测候人员养成後,始完全移交,以致成为未决之悬案,而青岛市观象台之成立亦较其它机关为晚。迄至十三年成立以後,五月间日本中央气象台台长冈田武松博士来青调查一次,对於余一切设施,深表赞同,而十月间日本高级职员即其前任所长入间田毅曾面递一意见书,谓:“中国已有测候人才,可以负责,希望中国政府早结悬案,以便日本人员早日返国,其次日本所需气象电报,希早日举行会议,规定办法以便联络”。当即根据此意见书,呈请当局早日解决悬案,但日本政府多方推诿,以致始终未能解决,诚属憾事。但由此可见日本科学家对於科学价值之认识,与日本政府文化侵略之野心,而吾人之能努力工作,以得科学家之同情,尚堪引以自慰也。”

蒋丙然关键一着在于抓好技术与人事。人事权旁落,仍无实权可言。有高平子和宋春舫等中国气象专家的涌现,气象事业完全摆脱外人控制,而靠自力来办,自给自足。此项事宜当是蒋丙然的重大要着,使青岛气象台的实权切切实实的掌握在自己国家的手中。


辛亥革命网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青岛观象台 蒋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