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起源》

《大熊猫的起源》

    《大熊猫的起源》,黄万波、魏光飚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定价:29.80元

    近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熊猫的起源》一书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800万年前的史前地球,从始熊猫、小种熊猫、巴氏熊猫等熊猫的祖先们开始,精彩再现熊猫家族兴衰演化的历史。

    珍贵“外交大使”级“国宝”大熊猫常常作为那憨态可掬的样子给所有见过它的人都留下深刻印象,而上世纪80年代初一首名为《竹子开花》的歌谣更是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大家在动物园的熊猫馆流连的时候,也许会冒出这样的疑问——是谁发现了熊猫?熊猫起源于“中”还是“洋”?熊猫是“熊”还是“猫”?熊猫为什么爱吃竹子?……

    关于大熊猫的“不一样”的书

    《大熊猫的起源》的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是“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等重要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者,曾荣获中国科学院首届竺可桢科学奖,自然科学一、三等奖以及裴文中科学奖。而第二作者魏光飚是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这部由古人类学者创作的关于大熊猫的图书便注定了与大多数关于大熊猫的科普图书有了不一样的视角。

    “大多数人对现生大熊猫独特的外形以及生态、习性等都非常熟悉,但对作为重要物种之一的大熊猫的起源与演化历史却知之甚少,或者说只知其‘今世’,不知其‘前生’。迄今为止,已出版的与大熊猫有关的图书超过了1000种,但没有一种是以化石大熊猫作为研究和科普重点的。《大熊猫的起源》一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黎小龙这样评价。

    要想解开关于熊猫的种种谜团,除了研究与熊猫相关的地质背景和生态环境之外,最基本的揭秘要素是化石。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也为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当时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证。同时,化石研究所揭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变迁对研究一个物种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也给出了科学上的解释。黄万波解释说:“作为一个物种,在它演化的历史长河中都有可能留下由它们遗骸所形成的化石。熊猫也不例外,在它们曾经生活过的山川、谷地、河滩、湖畔、土丘、岩穴等地方,由于风化作用或者流水侵蚀,原本埋藏在地下的遗骸会随之裸露出来,从而成了化石研究者探讨其起源与演化的证据。”

    因此,从20世纪中叶开始,只要接触到熊猫化石及其相关资料,黄万波都要细致地进行收集、观察、对比和整理,从不放过任何一条化石的内在信息,50多年来从没间断过。“这本书从收集材料到完成初稿,经历了50多年。”他感慨道。

    而在这部集学术性、科普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著作中,关于化石熊猫的部分,大多正是建立在珍贵化石标本基础上的最新原创性科研成果,这就更加增大了它的学术性与可读性,所以,这是一本与其他关于大熊猫的“不一样”的书。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