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50万年时空——周口店猿人遗址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忙乱的都市生活中,这样的问题多少显得有些迂腐。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这些从古希腊时代就提出的问题,每个人直到今天仍然无法回避。旅行中也能寻找它们的答案吗?周口店猿人遗址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失落的头盖骨 永远的不解谜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的猿人遗址虽然早在1987年就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真正探访过的人恐怕还是少数。

走进遗址公园大门,沿着工作人员口中的“搓板路”上行,左右两边的展板上,静静地诉说着与猿人遗址有关的中外科学家的生平。想到即将去认识50万年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心中涌起一股神圣的感觉。

早在1921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就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三枚“北京人”的牙齿,此后开掘工作断断续续,持续到上个世纪70年代。这期间,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近200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

“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是1929年由裴文中发现的,贾兰坡的经历就更传奇了,他在11天的时间里连续发现了3颗头盖骨。”讲解员高爽介绍说。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学术界,可过度的关注也给它们的命运埋下了危机。1941年,本来希望能够运到国外逃避战乱的4颗头盖骨在途中遗失,至今下落不明……短暂的重见天日之后,它们再度回归沉寂。

“目前仅剩的一颗‘北京人’头盖骨是1966年发现的,收藏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不作对外展出。”

科技还原史前岁月

失落的头盖骨也许将成为永远的遗憾,高科技的手段却把数十万年前的情景又还原在我们面前。

透过展厅中的幻影箱,史前岁月生动地展现在参观者眼前:在森林里、草原上、湖泽边、洞穴中,光影构筑的各个时期的史前人类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有的在捕鱼、有的在狩猎、有的在打磨石器……拿起幻影箱上的电话,还能听到中英双语的介绍。

“咦,这怎么还有这么多发箍?”博物馆里出现这个还真是少见,记者好奇地问。

“这是魔法卡片,你戴上试试。”高爽笑着说。

记者拿起一支“发箍”放在头部,屏幕上立刻出现了生活在远古的动物头像,换一支,又变成另一种……

原来,“发箍”前面固定了带有二维码的卡片,屏幕上方的摄像头读取之后,便能将对应的动物头像显示在屏幕上。

从骨骼去探寻远古精灵

科学家何以认识这些早已不存在的精灵?在距今1万到3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的遗址中,考古挖掘发现了作为天然陷阱的“下窨”。在下窨中,出土了几架珍贵的完整动物骨骼化石,而在该遗址其他地方发现的动物化石,多达47种。

在展馆的中心位置,陈列着一副肿骨大角鹿鹿角化石。肿骨大角鹿是“北京人”时代伴生的动物,因头上生有巨大的骨角而得名,鹿角最宽处可达2米。由于行动比较笨拙,成为使用简单石器捕猎的北京人主要的肉食来源,在北京人遗址沉积物当中,总计出土其化石超过2000头。

如此巨大的鹿角,经历如此漫长的岁月而得以完好保存,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这可是我们的镇馆之宝。”高爽说。

外形特征明显的剑齿虎也曾生活在同一时代,它两颗尖利的上犬齿露在外面,比现代虎的犬齿大得多,甚至比野猪雄兽的獠牙还要大,如同两柄倒插的短剑一般。剑齿虎虽然非常凶悍,最终仍因剧烈的气候变化,没有逃脱灭绝的命运。

而人类则由于懂得保存火种,使用工具,顽强地生活下来。猿人洞遗址中,发现了累积厚达6米的灰烬,山顶洞遗址还发现了长82毫米的骨针。让科学家感兴趣的是,山顶洞人还有了亲情观念,在埋葬逝者时,特意将赤铁矿粉撒在周围。这也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墓葬形式。

听完那么多故事,当你再走到猿人洞和山顶洞遗址面前时,看到的便不再是简单的角砾、砂石和石灰岩。望着那质朴的洞穴,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些艰难却温暖的岁月……


科技日报 黄橙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遗址 猿人 周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