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年前大灭绝后生物的复苏过程持续了1000万年

环境因素是导致灭绝事件产生的主因

2.5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几乎将整个生物界摧毁,仅有10%的动植物生存了下来。现在关于大灭绝后生物复苏速度是快是慢仍存在极大争议。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陈忠强教授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Michael Benton教授通过研究发现,这一恢复过程持续了大约1000万年的时间,导致恢复过程如此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灭绝事件造成的损伤极大;二是灭绝事件是一个持续多次的过程。

二叠纪末的灭绝事件是迄今为止地史上最严重的灭绝事件,它由一系列的外部环境振荡引起,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海洋酸化和海水缺氧等,总共灭绝了90%的动植物。陈忠强教授说,难以想象如此多的生命会在同一时期消失,但来自中国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化石证据都令这一事实确凿无疑。研究表明,在二叠纪末第一波灭绝危机之后的500~600万年内,严酷的外部环境仍然持续,碳氧危机、暖化及其他振荡事件不断反复发生。一些生物类群虽然之后迅速重建了它们自己的生态系统,但仍遭受着后续危机的阻碍,在最初的那段时间里,由于稳定的生态系统并未建立,所以生命并未真正复苏。Benton教授说,碳危机反复出现了许多次,直到灭绝事件的500万年后,状况才逐渐稳定下来。

当所有的环境危机都解除后,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出现了。在海洋中出现了甲壳动物(虾和蟹)的祖先以及早期的海洋爬行动物,它们是更为复杂的现代生态系统的基础。Benton教授说,我们常常认为灭绝事件的影响是绝对消极的,但就算是如此巨大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之后,生命依然复苏并且得以进步,因此,在各种灾难事件频频出现的现代,这样的研究颇具借鉴意义。


(化石网/歆塬 编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大灭绝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