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是迄今东亚地区阿舍利工业器物最为集中的发现

发现的阿舍利手斧

发现的阿舍利手斧

2012年9月-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洛南县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在配合省道S202线洛南过境公路建设中,对线路穿越的第二级阶地“四十里梁塬”东部的郭塬、十字路口、延岭、鹤眼岭、柳树洼和张豁口南等6个旧石器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继2011年张豁口地点发掘之后,本次抢救性发掘中,再次从郭塬地点和张豁口附近几个地点发现了流行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阿舍利工业的手斧、薄刃斧和手镐等典型器物组合,它是迄今为止在我国甚至整个东亚地区阿舍利工业器物最为集中的发现,这充分说明以往在洛南盆地发现阿舍利类型工具组合不是偶然的,这里保存着数量惊人的该类遗址。这对认识东亚地区旧石器工业面貌、东西方旧石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与现代人类起源有关的环境变迁与技术行为关系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本次发掘中,除在遗址周围陆续采集到脱层石制品数百件外,从6个遗址不同时代形成的黄土及古土壤堆积地层中出土各类石制品1.8万余件。石制品种类包括石料、石锤、石砧、石核、石片、经过二次加工修理的工具以及碎片屑(块)等。工具既包含有手斧、手镐、薄刃斧、砍砸器、大型石刀和石球等重型器物,又含有轻型的刮削器和尖状器等。发掘过程中不时可以见到一些可以在原地拼合起来的石制品,其中在郭塬和十字路口地点一些探方还发现了原始人类打制石器时遗留的作业面。

手斧、薄刃斧、手镐和大型石刀等重型工具向来被认为是属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流行的阿舍利石器工业的标志性器物,本次田野考古发掘再次从地层关系上证明了阿舍利工业类型的典型器物在洛南盆地流行的年代与第二级阶地上部黄土堆积物形成的时代相当。以郭塬和张豁口周围地点为代表的遗址年代学和古人类生活环境、石器工业特征、石制品微痕和残留物分析等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它对认识东亚地区旧石器工业面貌、东西方旧石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现代人类起源有关的技术行为等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在农田基本建设、城镇化用地以及民宅建设中,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所面临的保护工作形势异常严峻,这次发掘也为洛南盆地未来旧石器遗址的保护范围提供了依据。

据介绍,阿舍利工业是源自非洲的旧石器文化,至少始于170万年前,因最早发现于法国亚眠市郊的圣阿舍利而得名,也被称为“阿舍利技术”或模式Ⅱ技术。其典型特征是有大的两面器,特别是手斧和薄刃斧,一组比较简单的石刻制品以及经过修整的石片。“阿舍利手斧很先进,它代表了直立人时期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境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社江说:“这表明当时直立人双手已非常灵巧,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在洛南发现手斧,也说明,80万年前的中国古人类拥有与非洲、欧洲的古人类相类似的先进石器打制技术。”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通讯员 庞博 记者 王帅)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阿舍利 旧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