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无珠孔管的类似麻黄植物化石——非常伪麻黄

左图,标本总观。中图,左图中箭头标注的雌性器官细节,显示其顶端实心的突出物(箭头)。右图,中图中箭头标注部分的细节,显示三维保存的、实心的顶端突出物(箭头)。

左图,标本总观。中图,左图中箭头标注的雌性器官细节,显示其顶端实心的突出物(箭头)。右图,中图中箭头标注部分的细节,显示三维保存的、实心的顶端突出物(箭头)。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于大多数植物学家而言,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是两个区分明确的植物类群。此前演化生物学家虽然一直努力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但均未成功。近日,南京古生物所王鑫研究员和国家兰科植物保护中心刘仲健教授报道了一种早白垩世的植物化石,则为跨越上述鸿沟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植物化石发现于我国辽宁凌源的义县组地层,被命名为非常伪麻黄(Pseudoephedra paradoxa)。总体来讲,伪麻黄的形态(尤其是交互对生的分枝方式和雌性器官顶端的突出物)和裸子植物尼藤类中的麻黄属十分相似。令人意外的是,麻黄属应有的中空珠孔管在伪麻黄却是一个实心的结构。这个实心的结构和雌性器官的包裹层表明,这看似麻黄的植物其实更像是一个被子植物。这种独特的特征组合使得伪麻黄的系统位置耐人寻味。如果把它放在尼藤类的麻黄科中,伪麻黄缺乏麻黄植物特有的珠孔管。如果把它放在被子植物中,伪麻黄就会变成一个和裸子植物麻黄很难区分的被子植物。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伪麻黄的分类位置。

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Palaeoworld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麻黄 早白垩世 植物 非常伪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