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发现奥陶纪末期深水型海绵动物群

赫南特晚期海绵动物群迁移及埋藏模式图

赫南特晚期海绵动物群迁移及埋藏模式图

皖南晚奥陶世深水海绵动物群的代表分子

皖南晚奥陶世深水海绵动物群的代表分子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奥陶纪大灭绝是地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灭绝事件中最早的一次,发生于奥陶纪末期,时代为443—445百万年。经过40多年的研究,目前一致认为奥陶纪灭绝事件可以分为两幕,二者间隔约1百万年。在大灭绝第一幕至奥陶纪最末期这段时间内,很多化石门类先后被发现,如腕足类、三叶虫、珊瑚、笔石等;但是海绵化石鲜有记载,只有不具骨针的石海绵类和层孔海绵类有过零星报道。虽然目前很多研究表明,具有骨针的海绵化石,特别是布尔吉斯页岩型的海绵类群,不仅仅局限于寒武纪,而是具有较长的地质延限,然而至今为止,无论是我国还是全球其他国家,晚奥陶世有关非石海绵类的有骨针海绵化石记录仍较为稀少。

近期,南京古生物所李丽霞博士等发现并报道了我国皖南晚奥陶世的深水型海绵动物群。这一动物群产于高家边组地层中,在时间上相当于赫南特晚期—鲁丹早期,横跨奥陶纪—志留纪界线。通过研究发现,该动物群主要由保存完整的硅质海绵组成,既有布尔吉斯页岩型海绵类群,也有与现生海绵特征极为相似的类群。这些海绵类群均产自深水、低能且生态位充足、竞争者较少的生态空间中。它们的辐射演化与奥陶纪末大灭绝期间全球性广布的缺氧事件以及大规模海侵有密切联系,而其特殊的保存方式很可能归因于泥质浊流的快速掩埋。

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大灭绝前后深海生态系统变化以及构建古生代海绵动物宏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也为寻找奥陶纪末期特异埋藏动物群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关成果于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刊物Scientific Reports。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奥陶纪 动物群 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