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不可再生 瓮安生物群需积极保护

   “动物世界黎明的无字天书”残碑

“动物世界黎明的无字天书”残碑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每日新报(天津)(单炜炜):近日,“一座矿山挖掉地球6亿年历史”的消息让贵州瓮安县受到广泛关注,起因是当地北斗山磷矿将保存着地球6.1亿年历史的古生物化石送到磷肥厂制成化肥。目前磷矿开采工作已被紧急叫停。记者从正在瓮安当地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一系列保护措施正在审核过程中。

保护科研、批评乱采乱挖的声音中,当地磷矿企业也在“叫屈”,甚至有消息称,当地有关部门不知道古生物群遗址的相关情况。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的沟通不畅,的确存在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已经划定了核心保护区。

紧急叫停的磷矿开采

4月1日开始的瓮安生物群化石保护与科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将瓮安古生物化石群被破坏的现状拿到桌面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看到,最近几年当地开始大规模露天开采,每天都有数百辆重型卡车往外运送矿石,“瓮安生物群不是已经研究完了,而是全世界一群科学家还正在研究,是活的、正在产生成果。”

最早出现动物化石的地层所代表的时代被命名为寒武纪(4.85亿—5.41亿年前)。瓮安生物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磷矿普查而进入人们视野,最早发现的化石是来自岩石切片的多细胞藻类和大型带刺疑源类。1993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袁训来研究员等人将这一化石组合命名为“瓮安生物群”。然而,1998年瓮安县磷矿采区的埃迪卡拉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保存了迄今全球最古老的动物化石(大约距今6.1亿年前),“寒武纪之前很少有大型化石,但瓮安已经发现了完整的动物和动物胚胎化石,是全世界最早。”为何瓮安的磷矿和古生物化石群如此丰富,又如此“亲密结合”?南古所的工作人员说,这其中有一定的关系,但究竟是谁带动了谁的“繁荣”,则又是一个新研究课题。就是这个“今年3月底还发表了一个相关重要研究成果”的地方,在2008年,各方曾立碑“动物世界黎明的无字天书”纪念最早发现瓮安古生物群化石的区域,由于采矿导致的地质灾害引起山体垮塌,这个化石点已经完全被碎石覆盖。碑石虽然被抢运出来,但碑文残缺不全。南古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此处剖面从2009年陆续发生垮塌,2010年山体出现空洞、裂缝。大面积垮塌出现在2012年之后,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2014年的事。”

4月10日,涉及的磷矿企业被紧急叫停。瓮安县人民政府挂上了“古生物化石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保护牌,表示对需要保护的点已下达停工通知书,成立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已初步划定保护区范围,正在编制保护方案,南古所计划建立一个古生物科研基地。

遭破坏是因缺乏长效机制

古生物化石群被破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化石的多样性可能会减少。尽管去年专家已经设立保护区,但采矿速度显然超出他们的预料。4月12日,南古所的工作人员表示,贵州瓮安古生物化石产地核心保护区的具体范围划定出炉,划定的核心区范围包括三个最重要化石剖面点。南古所的工作人员说,之前发现的“最经典剖面”一号点已遭破坏,这一区域的磷矿开采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但此处在清理掉磷矿上方覆盖的土方等表层物质后,仍可抢救恢复,通过技术手段补救。”瓮安磷矿储量位居亚洲第一,磷矿产业带动就业8000多人,2016年全县财政收入21.35亿元,其中来自磷矿及相关产业的达60%。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尽管知道这里发现古生物化石,但没人告诉他们这些化石的重要性及保护或禁采方案。

南古所的工作人员在陈述磷矿开采对于古生物化石群破坏的情况时也表示,沟通不畅也是导致目前现状的原因。“政府当时知道,也做了一些工作,但随着政府的换届更替、包括矿山产权的转移,在没有固定的机制和规范的基础上,才产生这样的结果。关键还是建立一个各方联动机制,有地方政府、科研单位、矿业企业等,建立长效机制来保护。”在采访中,南古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古生物研究和当地经济发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至于核心区内涉及企业的相关事务,更需要政府积极协调和努力,“大家一起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制度化的保护。”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瓮安生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