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为中华文明演进注入生机

  “中华文明有三大主源,即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类型,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共存并行,互为补充,为中华文明的演进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昨日说。

  历史贡献

  关于草原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中的历史贡献,潘照东认为,中华民族的草原文化,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包括亚洲北方草原(今之蒙古草原)、西域地区、青藏高原三大板块,从狭义的角度分析,则专指亚洲北方草原。

  潘照东指出,草原文化是以草原民族的游牧文化为主体,在亚洲北方草原,以发源于贝加尔湖以西的匈奴、突厥、回纥(回鹘)、维吾尔、黠嘎斯(柯尔克孜)、哈萨克族系,发源于贝加尔湖至大兴安岭的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族系,发源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肃慎、女真、满族等三大族系的草原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生产、生活、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的总体,即亚洲北方草原的原生文化。包括亚洲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西域民族、藏族及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等民族交往中,特别是亚洲北方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中央王朝后创造的次生文化,还包括自古以来生活在亚洲北方草原,却并非游牧民族的人们创造的文化。

  主要发源地

  潘照东说:“内蒙古地区广泛分布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乃至青铜时代的大量文化遗存,充分地说明了这里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同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

  为了论证这一点,潘照东从呼和浩特的“大窑文化”说起。他指出,作为远古文明奇葩的“大窑文化”的发现,拉开了呼和浩特地区人类历史的帷幕,把呼和浩特地区的人类文化历史从距今3.5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河套文化”,提前到约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从而有力地证明,呼和浩特是我国古代人类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大窑文化”遗址是呼和浩特市东郊两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总称。一处位于市郊东北33公里处的保合少镇大窑村南山,另一处在市郊偏东方向30公里处的榆林镇前乃莫板村的脑包梁。

  其中以大窑村南山遗址最为典型。经长期的发掘,在这些不同时期的黄土层中出土多达几千件各类石器、石片和动物化石。其中,龟背形刮削器最为典型,有着强烈的北方地区特色。

  最为重要的是,在黄土层底部发现了人类活动的灰烬遗迹和远古哺乳动物肿骨鹿化石。据科学测定,这个肿骨鹿化石与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肿骨鹿化石相同。肿骨鹿是我国华北中更新世中期周口店——北京猿人动物群中的主要代表。从而证实,“大窑文化”遗址的时代,为距今40—5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中期,相当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生存时期。

  这就说明,早在那个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的原始居民,就世世代代在这座山上开采石料,打制石器,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围绕大窑村,还发现了水泉村、杨四窑子、李执窑子等几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它们和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海生不浪、呼和浩特市东郊美岱村、哈拉沁沟、二十家、东五十家等几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共同反映了原始社会古人类在呼和浩特地区劳动生息的状况。

  除了大窑文化,鄂尔多斯高原的“河套人”和呼伦贝尔草原的“扎赉诺尔人”,也是论证草原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地的最好例证。

  红山文化与阿善文化

  关于草原文化为中华文明演进注入生机之说,红山文化与阿善文化就更能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到这个演进过程。

  潘照东说,赤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在这里,考古发现并经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距今8000—75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兴隆洼文化,距今6500—6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赵宝沟文化,距今6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小河沿文化,距今42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青铜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

  考古发掘出土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000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过着农耕为主、兼营渔猎和畜牧的生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项考古发现轰动了世界——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了一件大型碧玉龙,通高26厘米,雕刻着猪首、马鬃、蛇身,造型极为独特,美观大气。

  据专家考证,玉龙系7000多年前制作,誉之为“中华第一玉龙”。“中华第一玉龙”的发现,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于包头的“阿善文化”,潘照东研究后得知,包头地区的人类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较多,主要分布在大青山西段南麓台地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阿善遗址,引起国内外历史学界的广泛注意。“阿善”为地名,蒙古语意为“甘泉”。阿善遗址位于包头市东河区以东15公里处,阿善沟门东边的圪膝盖沟两旁台地上,依山面水,台地高于黄河河面80—96米,是一处相当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其总面积约有50000平方米,由深到浅地叠压着第一、二、三、四期文化遗存。前三期属于距今6000—4200年的新石器时代,第四期属于青铜器时代。

  它对于研究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社会形态及其相邻地区的文化联系,格外珍贵。

  阿善遗址是一处难得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博物馆”,自治区已将其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包头市东河区、九原区、土默特右旗、固阳等地,与阿善遗址属于同—时期的文化遗址还有14处,说明当时包头地区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并已出现了村落和城市的雏型。


内蒙古晨报 张昊文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草原 文化 文明 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