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进化”的遗产

    150年前,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一门崭新的学科从此诞生了。
   
    在自然科学的思想领域,没有一个学说像达尔文进化论一样,面对如此众多反对者仍造成如此深刻广泛影响;遭到如此多误解和被攻击批判,仍被广大学者所接受;经历那么长久的争论,仍然备受人类社会和世界的赞扬。
   
    为纪念这位伟人诞生200周年,以“进化论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上海首届“科普大讲坛”日前在上海科技馆开讲。应邀的三位演讲专家分别从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深海生命研究的角度,用他们自身研究的最新成果,让我们领略进化论的魅力,并接受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陶冶。
   
一本绿封面的书
   
    1859年11月24日,伦敦的天气十分恶劣,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当地一家书店的生意:从一大早起,顾客就络绎不绝,他们都是冲着一本绿色封面的书而来。
   
    这本书第1版共印1250册,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被抢购一空。1860年1月,第2版问世,照样转眼售罄。到1862年,它已被重印了5次,并译成3国文字。到1882年,仅在英国,这本书就销售了24000多册。这本书有一个很长的名字:“论借助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方法的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由于书名实在太长,一般被简称为“物种起源”。
   
    作者,查尔斯·达尔文。
   
    达尔文既不是思想家,也不是哲学家,却用这本浓缩着他20多年考察、研究和思考的巨著,毫不留情地把上帝从科学的领域中驱逐了出去。
   
    20世纪初遗传学建立之后,一些科学家将新发现的基因遗传规律和达尔文进化论相结合,综合群体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发展了达尔文学说,建立了更为合理的现代综合进化论。还有科学家针对考古发现的古生物进化中明显的不连续性和跳跃性,提出了“间断平衡”的进化模式,以弥补达尔文理论“渐进”进化模式的不足。今天基因科技的高速发展,又为将来根据“概念”而不是自然选择来培育新物种提供了可能,达尔文的进化论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和“进化”。
   
    在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之际,全世界纪念这位科学史上的伟人,也许重点并不在于仅仅树立一个供崇拜的偶像、反复宣讲他的原始进化论观点,而在于去体会达尔文在当时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依靠实践开创出一片新天地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家们在实践中推动达尔文理论遗产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科学态度。
   
    一个伟大思想留给我们的遗产,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重要的生命记录
   
    如果我们用1天24小时来比喻自地球起源直至今日的进程,那么,地球形成是在零点(约45~48亿年前),最古老的原核生物出现在凌晨4点(约38亿年前),中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地球上一直十分平静,直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在晚上9点15分(5亿4千万年前),出现了大量动物门及亚门生物,各种各样高级动物造型及骨骼和器官开始出现。哺乳动物出现在晚上23点40分,而人类登场是在最后的1分多钟。
   
    我国澄江生物群就是寒武纪生命爆发的序幕。从那里出土的已知最早期的节肢动物——抚仙湖虫、地球上最早的步行者——微网虫、最早的脊椎动物——云南虫的化石。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