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祖先南北迁徙之争

南下说

“北方犬鹿氏三次大迁徙”

可以看出,上述两位科学家在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指出了中国人最早起源于南方,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北而上。不过,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芒·牧林教授日前极力推翻这一学说。

芒教授认为,距今1.5万年前的中国北方已经形成了两个血缘家族群体,一支生息繁衍于黑龙江中游和松花江上游地区,以阎家岗遗址和昂昂溪大兴屯遗址为代表,他们把狗驯化成人类最早的家畜,即“养犬者”;另一支生息繁衍于大兴安岭之上,以蘑菇山遗址和嘎仙洞遗址为代表,他们把鹿驯化成家畜,即“养鹿者”。两个族群通婚成为联姻群体——“犬鹿氏”。“犬鹿氏”是中国人共同的祖先。

在采访中,芒教授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犬鹿氏”三次迁徙的线路图。在距今约1.35万年前的第一次大迁徙中,“犬鹿氏”中有一支沿鄂霍次克海经白令海峡远抵美洲大陆北部,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犬鹿氏”在距今约1万年前的第二次大迁徙中,一支向东沿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上游到达东北平原和辽东半岛,成为肃慎人和朝鲜人的祖先;一支沿伊敏河流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东麓南下到达辽河流域,成为东胡、鲜卑人的祖先;一支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向西进发,沿克鲁伦河逆流而上到达鄂嫩河流域,成为乞颜和鞑靼人的祖先。到了距今约8000~5000年前的第三次大迁徙中,“犬鹿氏”分5路向西、北、东、南和中原地区进发,历经2000多年,遍布亚洲的“犬鹿氏”分别形成各具文化特色的氏族和部落,以不同名称出现在史前时代的历史舞台上。约在4500年前,炎帝与蚩尤、黄帝与蚩尤、炎帝与黄帝之间的大规模部落战争,导致黄河流域“犬鹿氏”后裔的第一次大融合。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由奴隶制转入封建制,使分散在各地自行发展的“犬鹿氏”后裔实现第二次大融合,华夏民族在这次大融合中形成。根据芒教授的理论,我们得到一幅中国人起源的“南下图”,这恰好与中国祖先“北上”的推断截然相反。

芒教授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其对中国“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分不开。通过研究,芒教授发现,汉语蒙语、汉语满语、蒙语满语之间的同源比例均在80%以上,而且这几种语言有着严整的语言对应规律,对应词也大多数出自秦汉以前的文献,语法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痕迹。“从这点可以判定,满、汉、蒙同源并都属于蒙古人种语言体系,而他们的发源地在中国的北方。”

此外,芒教授还抛出一个有力的证据,那就是中国人的长相。“看看我们周边人的长相是否具有这样的相似性:额鼻颌缝水平、鼻梁扁塌、上侧门齿舌面呈铲形等,这些属于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上溯到中国远古人类体质上。”芒教授说,正是由于中国现代人的祖先是属于蒙古人种,所以我们的长相才会遗传了蒙古人的基因而表现得如此具有特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