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馆教育科研两不误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的植物世界展馆,王女士正和她11岁的孩子坐在巨型LED屏前,观看种子传播的知识短片。“放暑假就带孩子来这里参观,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王女士说。

  北京自然博物馆出于保护收藏的考虑,每天限量接待4000名游客,但暑假期间的门票预约仍是供不应求,多数是家长带着孩子来。

  不是国家馆,堪比国家馆

  据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介绍,目前国内自然馆主要有三类:独立的综合型自然博物馆,如北京自然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各省区市博物馆下的自然部以及各种专题类自然博物馆,如自贡恐龙馆。“从全国范围看,北京自然博物馆无论在收藏、研究还是举办展览上都处于引领地位,不是国家馆,却承担着国家馆的职责。”孟庆金说,北京自然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

  北京自然博物馆现有20余万件馆藏标本。许多标本在国内外都堪称孤品,如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中国唯一的恐龙木乃伊化石、北极熊、犀牛等。为了更好地向公众展示珍贵标本,博物馆常设15个展厅,展出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等四个方面的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展览以生物进化为主线,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

  孟庆金表示,如果进展顺利,博物馆很快就会展开新馆建设,面积将是现在的两倍,工程总规模预计近6万平方米。新馆修成后将以全新的面貌向社会公众开放。

  “应该把博物馆做成第一课堂”

  在生命的起源展馆,李先生正在给上小学的儿子小亮详细讲解“宇宙大爆炸”、“物种的灭绝”、“恐龙的灭绝”。小亮说:“爸爸给我读了几个数字:自1600年以来的400多年,已有88种哺乳动物灭绝,133种鸟类灭绝。如果我们再不采取保护行动,那人类也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了。”

  “博物馆既是知识的生产车间,又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孟庆金说,“博物馆有着发散性、实物性等先天优势,无论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都能起到重要效果,应该把博物馆做成第一课堂。”

  基于这个理念,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小小讲解员”、“博物馆奇妙夜”、“生物兴趣班”以及各种主题的夏令营,都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和家长的欢迎。

  同时,自然博物馆还在不断改进展览方式。例如,去年底,为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自然博物馆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举办了“达尔文主题展览”,采用了故事型的戏剧导览方式,令人眼前一亮。

  目前,“利用北京自然博物馆资源教学设计”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这项活动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科普资源在丰富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研究是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将大自然的神奇生动地向公众展现,少不了科研人员背后的努力。“博物馆往往体现了一个行业的水平和高度,要想把东西展示给公众就必须先有研究成果,研究是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孟庆金说。

  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团队多次赴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产地采集标本,采集到珍贵化石数百件,如恐龙“木乃伊”、带羽毛的恐龙等,为科研和展览奠定了基础。

  今年3月,自然博物馆与北京大学、耶鲁大学等科研专家合作,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第一作者,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详细阐述了中美专家对于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的一块珍贵化石的研究成果:复原了小型兽脚类恐龙——赫氏近鸟龙的全身羽毛颜色。“陆续还会有其他成果出来。博物馆研究要具有国际视野,我们与世界诸多大学、科研所、博物馆都有着密切合作。”孟庆金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 陈凯 孟晓光 宋强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教育 科研 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