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化石中蕴藏未曾发现的古气候变化事件

产自维也纳的巨型牡蛎化石与柠檬比较大小

地质历史上经常会发生气候变迁,对于历史的理解有助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大约在1600-1200万年前有一次全球性的气候变迁,但是由于资料缺乏人们对它知之甚少。最近,来自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的Mathias Harzhauser博士及其合作者,独辟奚径,利用牡蛎壳体化石进行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研究中使用到的是5个巨大的化石牡蛎壳体。牡蛎生活于咸淡水交界处,这里营养物质异常丰富。中新世的一些牡蛎甚至可以存活超过30年,长到80多厘米长。另外,与其他软体动物不同,牡蛎壳体主要由方解石而不是文石组成,方解石化学性质较文石稳定,能保存上千万年,因此它是古气候资料的优良载体。而维也纳则是牡蛎化石的宝库,在科尔新堡盆地(Korneuburg basin)中有一块世界最大的牡蛎化石礁体,其中保存着超过15000个牡蛎个体。

Harzhauser解释说,牡蛎在活着的时候其壳体不断生长,并受到诸如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保存良好的牡蛎壳体化石进行研究,就能够逆向推出当时的气候状况。研究者采用了分析牡蛎壳体内氧18与氧16、碳12与碳13的含量比的方法,这种方法非常精确,能够测出小于1度的温度变化。研究结果令人惊讶,在大约1400万年前的中新世,不仅平均温度下降了3摄氏度,甚至连季节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季节性温差由9度下降到了5-8度。

为何这次古气候变化直到现在才被科学家揭开神秘面纱呢?Harzhauser解释道,目前古气候研究对象主要是钻井岩芯,岩芯仅能保存较长时间跨度内的气候变化,它的分辨率无法精确到月,因此这次古气候变化就被忽略了。


化石网 歆塬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气候 化石 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