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化石研究显示南极绕极流在过去3800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始新世的有孔虫化石

3800万年前,现在美国中西部玉米地曾是一片热带丛林,而现代的南极地区则广泛分布着温带森林和有袋类动物。晚始新世时期(late Eocene),赤道和南极洲之间的温差只有现代的一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气候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始新世的温室气候又如何转变到现在的寒冷气候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焦点所在。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的微体化石研究,科学家认为南极绕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在过去3800万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过去40年中, 南极绕极流对全球变冷的趋势的影响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以前的研究认为水深2000米以下的深部南极绕极流始于渐新世晚期(约距今2300-2500万年前)。但此次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微体化石的研究发现南极绕极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始于距今3800万年前,而当时只是一中水深较浅的绕极流。

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海水温度的变化能直接导致大气温度的升降。相比于今天,在始新世时期,海洋洋流更微弱和范围更广,使得全球热量分布更加均匀。地球与环境科学家Katz说:“正因为全球洋流随时间进一步加强,热量开始重新分配,最终导致全球气温的下降。”

有孔虫(foraminifera)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普遍存在的原生动物,在其生命周期中,有孔虫所吸收的元素同位素取决于当时所生存的环境条件,随着有孔虫的死亡,这些信息会被保存在它们的壳体化石中。通过大洋钻探,科研人员从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出底栖类有孔虫壳体化石,并提取其中的同位素信息,据此科学家们可以重建当时的还有环境。

北美大西洋沿岸沉积物的同位素证据首次证明了那里曾受到南极绕极流的影响。同时这也是首次证明了当时浅层南极绕极流的存在。而且提出南极绕极流开始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时间与南极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分离的时间更接近。


企鹅替身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南极 气候 全球 微体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