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年前,我们共同的祖先走出非洲

■6万年前,我们共同的祖先走出非洲

解放周末:是否正是在分析“基因地图”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得出了人类从非洲起源的学说?

金力:关于现代人的起源,长期以来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单一地区起源说”,认为现代人是某一地区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另一种是“多地区起源说”,认为亚、非、欧各洲的现代人,都是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而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纷纷证明了“单一地区起源说”,认为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对此,学术界并无太大争论。根据基因组的多样性分析,东非人群的多样性积累得最高,并且位于各种遗传材料所构建的群体谱系树的根部。 2001年,我们带领的研究小组在东亚范围内,采集了12217名亚洲及周边地区男性的Y染色体样本。经过DNA分析,发现所有Y染色体上都携带了来源于非洲的遗传标志,为“中国人的祖先也来自非洲”提供了有力证据。至少对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是这样的。当然,这个证据并不能排除现代人群中融入了极少量的直立人的基因的可能性。

解放周末:那么,在漫长的几百万年间,人类是怎样“走出非洲”的?

金力:大约6万多年前,由于气候变化和食物短缺,生活在东非,大概在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一带的部分早期人类开始向北迁移。大约5万年前,他们到达了中东地区,在这里,他们分道扬镳:一支继续往北往西迁徙,成为欧洲人的祖先;另一支向东走,成为中国人以及其他亚洲人群的祖先。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支互不交流,各自演化。

解放周末:祖先都是非洲黑人,为何现在的人类却有黄种人、白种人?

金力:继续向北的那支早期人类,由于受到的阳光照射量持续降低,皮肤不需要太多的“遮光剂”——黑色素的保护,非但如此,还需要摄入足够的紫外线以促进钙质吸收,因此演化成了白色人种。而我们的祖先受到的阳光照射仍然较强,皮肤里的黑色素并未丢失太多,最终演化成了黄色人种。通俗地说,他们都基因突变“掉色”了,不同的是“掉色”的程度不同。当然,迁移过程中,两支人群发生了更多的基因突变,导致身体特征出现了更多的差异,比如欧洲人是蓝眼睛,而我们的眼睛是黑色的。另外,我们的祖先与现在的非洲黑人也不是一回事。

解放周末:他们是何时、怎样走入今天的中国这块区域的?

金力:穿越中东后,我们的祖先经过南亚次大陆,来到东南亚半岛。在这里,东亚人群开始孕育,并且陆续北上进入东亚内地。其中部分人朝北方迁移,大约在3万年前,抵达广西。还有一支早期人类在缅甸停留了上万年之后,在两万多年前直接从云南进入了中国。从这个“入口处”(云南和广西)开始,我们的祖先沿着数条路线向我国其他地方渗透,并在迁移过程中分化出了各个民族的祖先。

解放周末:这样的研究结果具有很大的颠覆性。比如,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中华文明从黄河流域起源,人口迁徙自北而南。

金力: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是这样,最多大概距今三四千年。但在更早的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是从南到北进入中国的:从广西进入中国的祖先一直向东进发,大约在1.5万年前到达长江下游地区,他们在沿途演化出了侗傣族群;而从云南进入中国的祖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沿着不同的线路向其他地区扩散。

其中一支径直向西,大约在1.5万年前进入湖广地区,成为苗瑶族群的祖先。另一支是汉藏族群的共同祖先,他们沿着云贵高原西侧向北前进,在1万年前左右到达黄河中上游地区。数千年后,粟谷农业出现,新石器文化开始发展,人口的增长使群体必须扩增居住地。于是,汉藏族群开始向两个方向迁移。一个群体由黄河流域朝西南方向迁移,进入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缅甸、阿萨姆地区,最后分化出了藏、羌、彝、景颇、土家、缅、克伦、那伽等民族。其中一部分大约在3000年前到达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北面,并在这里居住下来,与当地土著混合渐渐形成藏族。另一个亚群向东迁移,在渭河流域停下了脚步。这个群体就是华夏族的祖先,他们以渭河流域为中心,逐渐向黄河、长江流域等地区扩散,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汉族。

■4000年前东西方已经相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近

解放周末:人类走出非洲最多5万年,而全世界人共同的老祖宗距离我们最多约有20万年,换一个角度来看,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不超过20万年?

金力:是的,民族也同样如此,汉族和藏族的分离迄今只有6000年。

而且,以上推测都基于一个前提——走出东非以后,向东、向西的两支人群几乎没有交流。他们走出非洲的时间大约是5万年前,分开的时间大约是4万年前。在之后的三四万年内,他们都“看”不到对方。一旦他们相遇、交融,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将更小、亲缘关系更近。

解放周末:东方与西方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相遇、交汇的?

金力:我们所说的“东方”和“西方”都是广义的。西方,既包括欧洲,也包括中亚人群。近年来,我们试图通过墓葬中出土的古代遗骸,分析其基因特征,来推测东方与西方是何时何地相遇的。

在亚洲发现的最早的墓葬之一,在南西伯利亚,距今约3万年左右,具有明显的中亚特征。在新疆,已知的最古老的墓葬是位于塔里木南部的小河墓地,一共有五层,最早的距今4100年,此外还有洋海墓地,约3100-3200年前。前段时间,我们和吉林大学合作,分析这里两个墓地中出土的古代遗骸。

解放周末:得出了怎样的结果?

金力:我们成功解读了52个古尸样本中的35个,经过DNA检测,发现那一地区那一时代的人,基因基本上都是混合的,既有东方的特征,也有西方的特征。从骨骼的形态特征看,他/她可能长得像西方人,但基因中有些人却有东方人的特征,或者正好相反。我们研究了几个名人,其中之一就是“楼兰美女”。从外表特征看,“楼兰美女”是北欧人的脸部特征,但基因分析却发现,线粒体DNA是东亚人群的典型类型。

解放周末:在已经发掘的墓地中发现了基因混合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金力:说明东方和西方相遇得非常早,早得超出了我们熟知的史籍。据史料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交流。其实,早在4000年前,尚无文字记载的时候,东西方就已经开始血缘互动。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我们系统研究了现在的南疆和北疆的不少个体,发现在他们的基因里东西方基因混合得相当均匀。这也就说明,他们确实混合得非常早,而且混合得非常彻底。不论是维吾尔族,还是哈萨克族,都是由东亚人群和中亚人群混合而成。与现在的欧洲人和东亚人样本进行参照,维吾尔族里中亚人群的遗传贡献和东亚人群的贡献大约各占一半。

解放周末:他们是通过怎样的通道相遇的呢?

金力:我们推测,东亚人群进入新疆有两条通道,一条是河西走廊,另一条则是经由阿尔泰山北面进入内陆。这两个区域内有高山雪水的灌溉,土地肥沃富饶,适合居住,交通也不困难。

解放周末:早在张骞公元前100多年的“凿空之旅”之前,民间就已经出现了异族通婚,民族融合的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金力:可以肯定,新疆地区是东西方人种支系的交汇点,2500至4000年前的新疆古代居民是东西欧亚大陆人群的混合人群,东西方交流最迟在那时起就已开始了。

链接

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成立于1989年,旨在促进和协调全球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工作,制定统一标准,促进交流与合作。这个非营利性的学术组织,成员超过1000多人,遍布50多个国家,自1996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全球性的人类基因组大会。人类基因组组织的使命,是致力于实现人类基因组计划,给全球人类基因组测序和绘图。


解放日报 曹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