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鹦鹉螺家族面临绝灭危机

鹦鹉螺取食螃蟹

鹦鹉螺化石与现生鹦鹉螺十分相似,因此它被称为“活化石”

无论天下的飞禽走兽有怎样的生存本领,一旦被人类盯上,它们就在劫难逃。例如鹦鹉螺,虽然它躲过了恐龙灭绝的那场劫难,却因为拥有美丽的外壳,而在6500万年后濒临灭绝。

古老的鹦鹉螺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复杂生命之一,有5亿年历史。英国古生物学家R.Fortey在他一本介绍“活化石”的新书《幸存者》(Survivors)中写道,五亿年来,鹦鹉螺类一直被亲缘关系很近的菊石类压制着,菊石的外壳布满错综复杂的缝合线与褶皱,在海洋中成群出没,占据各种各样的生态位。二叠纪末发生了地史时期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超过90%的物种消亡了,菊石同鹦鹉螺一起在浩劫中幸存。

鹦鹉螺让我们体会到演化过程中“机遇”的重要性。灭绝的物种未必就有致命缺陷,而是因为剧烈的环境变化让它们毫无招架之力。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终结了恐龙时代,也让菊石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但不起眼的鹦鹉螺却躲过一劫,这就是机遇和运气的作用。菊石和鹦鹉螺的区别在于,前者繁殖时产出大量幼虫,幼虫浮在水面上;而后者在水下数十米处产卵。这数十米深的水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外面的世界一片混乱,但鹦鹉螺仍然在水下的“世外桃源”中生存和繁殖,还可以在食物稀缺时降低代谢,以度过大灭绝时的难关。

鹦鹉螺家族代表了一支远古谱系,有数亿年历史,鹦鹉螺个体也十分长寿,可生活一百多年。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 Washington)的生物学教授P.Ward介绍说,鹦鹉螺是一类食腐动物,拥有十分敏感的嗅觉,同时也让它们极易被诱捕。

“活化石”指一些自出现后就少有进化改变的生物,然而Ward注意到,白垩纪末的大灭绝给鹦鹉螺留出了很多演化空间,之后,某些鹦鹉螺的外壳变得复杂起来,并占据了已灭绝的菊石的生态位,DNA研究显示,随着鹦鹉螺的生活区域扩大,出现了多个分支和新种,鹦鹉螺并没有停止进化。

然而,躲过数次大灭绝的鹦鹉螺现在面临新的灾难。它们美丽的外壳逐渐得到收藏者的青睐,而人们并不满足于收集由海浪冲上岸的、带有瑕疵的鹦鹉螺壳。渔人们看到了商机,他们大量捕捞生活在深海中的鹦鹉螺以取得完整无缺的外壳,这些鹦鹉螺壳被高价出售。目前,共有50万枚鹦鹉螺壳流入美国,作为商品在大街小巷出售。Ward和合作者们使用水下诱捕器,在鹦鹉螺的分布区域如菲律宾、大堡礁、斐济和萨摩亚群岛展开了一系列种群数量的调查,发现它们正在迅速减少。在很多地区,人们无法进行科学捕捞,而是使用传统捕捞方法,留下成年个体而放走幼年个体。可是,鹦鹉螺这一物种,幼年个体的生存率很低,但个体的自然寿命很长,因此成年个体还能够继续繁衍数十年,过度捕杀成年个体将对整个种群带来灭顶之灾。

虽然鹦鹉螺渡过了六千多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但如何与地球上的七十多亿人口相处,对它们来说是个难题,鹦鹉螺的演化无法跟上人类发展的脚步。只有合理捕捞、加强保护,才能让“饱经沧桑”的鹦鹉螺家族继续繁衍下去。


化石网 faywater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灭绝 鹦鹉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