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河湾对视古人类

阳原距北京280公里,地处北京和大同之间。泥河湾是阳原盆地桑干河畔一个小山村的村名,以此命名的“泥河湾盆地”、“泥河湾古湖”、“泥河湾层”、“泥河湾动植物群”、“泥河湾文化遗存”等已远远超越了这个普普通通小山村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如今,泥河湾已成为古人类学、古地质学、古动物学、古气候学的研究圣地,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200万年以前,阳原一带是一个面积达到90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湖中螺蚌遍布,鱼虾成群;湖边有广阔的森林、繁茂的草原,大量哺乳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人类也在这里生存生活。大约在一万八千年左右,由于造山运动,湖底上升,交错移动,湖水大部分流走,只剩下现在的桑干河。由于昔日的大湖逐渐消退,泥河湾地层裸露出来。

泥河湾盆地犹如一部深邃而又凝重的考古经典,记载着丰富多彩的人类早期活动。泥河湾一带的旧石器考古遗址形成旧石器时代从早期到晚期的一个连贯文化剖面,一个县境内竟然有这么多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不仅在中国,就是整个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对于充满神秘色彩的泥河湾盆地的研究已有百年。1910年,在这里传教的法国神甫文森特就开始收集地质资料;1924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在泥河湾收集到生物化石,拉开了泥河湾盆地科学探索的篇章。

解放后,随着对考古工作的逐步重视,国内地质、考古专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相继来到泥河湾,使泥河湾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

泥河湾盆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发现是在197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柱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尤玉柱、汤英俊和李毅,在桑干河南发掘了与泥河湾村相对应的小长梁遗址。经测定,这个遗址距今136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至此,小长梁成为东北亚北部确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2000年,该遗址被镌刻在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起始第一格上。

最近,一部记录泥河湾遗址群百年考古发掘历程的五集高清纪录片《泥河湾》正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拍。这部纪录片通过专家讲述、文物展示、实景再现、三维动画等形式,把“泥河湾人”从200万年前到5000年前的生活场景连续完整地勾勒出来。

同时,中国最大的旧石器专题博物馆泥河湾博物馆,也在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之际开馆,全面展示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和完整揭示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发展序列。泥河湾博物馆整体形状按照古猿人的头盖骨设计,建筑形态全部采用了“弧形”外观设计,呈半圆式。主体玻璃幕墙象征清澈的水系,犹如群山环抱中淌出的一脉桑干河水;高高耸起的30米高人字形石柱,预示着东方人类从泥河湾走来。外墙上穿插组合不同颜色的花岗条带式岩块,体现的是泥河湾拥有国际地质界公认的第四纪泥河湾标准地层。馆外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众多台体,代表的是泥河湾特殊的地貌。台体下部弯弯曲曲的通道象征悠悠苍流桑干河,富有连续性轮廓变化的台体外形,代表着泥河湾苍凉、雄浑、拙朴的地貌特色。整个博物馆全貌无不彰显着“东方人类故乡泥河湾”的神韵。馆内分东方人类出现、现代人类起源的证据、人类社会的巨变、中华文明的摇篮等展区,展现了泥河湾第四纪标准地层的雄阔壮观;泥河湾古湖的神奇奥秘;古人类制造石器的发展过程;200万年前至5000年前泥河湾古人类狩猎、用火、采集、进食等场面;200万年前古人类第一餐、10万年前古人类飞索猎马、1万年前古人类陶器制造、5000年前古人类农业生产及生活场景,人们能通过电子触摸屏的方式,感受古人取火的方法、制作石器、模拟考古等。展区还通过雕塑复原了古人类生活场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古人类生活。


北京晚报 潘利生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