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卫星气象的科学普及工作十分重视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卫星气象的科学普及工作十分重视,每年年初都将科普工作列入全年的工作计划之中,并进行具体的落实。2002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科普工作由办公室归口负责,设兼职科普工作人员两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始终把科普教育工作当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持续加大卫星气象科普工作的力度,尤其是2000年以后,中心挤出三楼有限的房间建成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展室,这在中国气象局大院内是个首创。十几年来,卫星中心不断在展览内容、展品设计等方面进行更换和补充,设置专职及兼职讲解人员。2008年以来,特别是2011年为迎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成立40周年,将大楼天井改造成为科普展室,既扩展了参观场地,又丰富了展品内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每年接待参观人员近万人,包括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通过科普宣传教育,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气象卫星事业。目前中心科普教育参观场所有: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天井、气象卫星运行与控制机房和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机房。

随着我国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气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气象卫星遥感是天基观测获取大气物理参数的主要手段,许多人对它还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的科普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中心天井在2011年为迎接气象卫星事业40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装修,增加了展板、模型、照明等设施。展出形式以展板为主,配以实物模型,充分表现出中国卫星气象事业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创建、成长和壮大的光辉历程,展示了中国卫星气象事业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介绍了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的科普知识。目前展室的实物模型有: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风云四号气象卫星,长征三号、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接模型。

中心的运行与控制机房也是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场所。该机房是极轨与静止气象卫星地面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在这里可以实时地了解卫星运行状态和接收卫星云图的全过程。使参观者知道卫星云图是怎样接收下来的,同时了解卫星中心的部分工作情况。2004年上半年,为配合风云二号C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射,机房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安装了等离子大屏幕等声光设施,极大地丰富了科普教育的观赏性。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机房是近两年才对外开放的一个科普场地。空间天气是一门新兴学科,大众对它不是特别了解,它研究的是从地球高层大气30千米以上直到太阳的整个日地空间。当太阳上出现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剧烈活动时,给地球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卫星运行和安全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作为国家级公益机构,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开展了大量空间天气科普宣传和用户培养工作。在上海世博会等重要活动期间的空间天气服务与宣传,以及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传播向公众普及了大量的空间天气科普知识。

从2008年以来,每年3月的世界气象日期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都要开展向全社会开放的科普活动。卫星接收和处理机房对外开放,让公众了解什么是气象卫星以及气象卫星的接收和处理过程。为参观者播放中心自己制作的气象科技视频,如《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之歌》《观天测地的眼睛》《风雨历程40年》和《空间天气》等有关气象卫星方面的科普片。这些科普短片通俗易懂形象地介绍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工作原理和卫星遥感应用的过程,以及卫星遥感在国民经济发展、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起的重要作用。

2010年8月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上海世博会气象馆进行了气象主题活动,活动以“观云测天的眼睛”为主题,邀请了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袁洁副总经理等60多人出席开幕式,活动中播放了气象卫星科普宣传片,发放宣传册五千份、小礼品三千多个,特别是联系上海航天局摆放了世界气象馆镇馆之宝“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实物。在馆内安装的“小球大世界”将气象卫星数据实时展现在观众眼前,为整个展厅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卫星中心在科普工作上收获了几点经验。一是不断加强科普场地的建设。卫星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的特点是天井设计色彩引人入胜,卫星、火箭、星载仪器等实物模型形象逼真。在运行控制机房可以观看卫星接收处理全过程以及气象卫星发射实况,在空间天气机房可以生动地观察到地球外层的空间碎片,在中心门厅里还放置了三个礼品展示柜,里面摆放了几年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国内外一些单位友好往来时相互赠送的礼品。

二是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科普教育。2008年以来,中心每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约1万多人。接待对象主人有国家领导、各部委领导、学术界专家学者、国内外同行以及国际友人。如2009年12月11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时指出:风云卫星还要发展,我们国家要成为世界上卫星探测的先进的国家。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高校长期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作为学生的一个实习基地。近五年来,接待参观人员近7万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是利用各类媒体进行科普宣传。多年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一直致力于卫星气象科普事业,在报刊媒体上不断发表科普文章,如新华社:《我国已有4颗气象卫星在太空运行》、中国气象报《巡天遥看一千河》等,特别是2011年为纪念我国气象卫星事业40年,在中国气象报上用专版介绍气象卫星及其应用方面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气象卫星发射期间,在有重大的天气灾害期间,电视台和各大报刊记者都来采访、宣传气象卫星,扩大气象卫星在国内外的影响。

未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科普工作将要更加与时俱进,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内容上、手段上、水平上不断创新,使科普工作更有深度,更具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将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展室内容,丰富展室展品,调整展室结构,最终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卫星气象科普教育场所。在形式和内容上增加一些可视性强的演示画面及模型,增加声光电设施和电脑触摸设备,让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对卫星气象科技有更加深刻的感观认识,使之更加通俗易懂。

为了充分发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拥有的太阳及外层空间环境监测的独特优势,在进行科研开发及确保业务稳定运行的同时,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太阳及外层空间环境科学知识的科普工作,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计划在2012年下半年在卫星中心办公大楼十二层及其顶层屋面建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天文科普台。科普设备包括:40公分施密特-卡塞格林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及太阳光球色球望远镜;直径8米的铝合金结构天文望远镜球罩。目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正在和公共服务中心、华风集团共同策划常规性的空间天气网站和电视宣传。


中国气象报社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气象 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