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带来的新发现

2003-2007年中国鸟类发现点分布图

最近的一项研究通过总结观鸟记录建立数据库,报告了一批中国鸟类的新纪录,并发现多种鸟类有向高纬度和高海拔迁移的趋势。这项名为《中国观鸟数据揭示鸟类分布变化》的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通报》2012年第31期,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宫鹏教授担任通讯作者撰写。第一作者为李雪艳。

近年来,观鸟活动在中国悄然升温,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方式。观鸟者在观鸟之余,记录鸟种发现地点、种群数量等信息,就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最新的数据来源。鸟类作为对生态系统状况最敏感的指标物种,其栖息地范围和迁徙路线都会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中以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所产生的影响最为直接。鸟类分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变化领域关注的热点。国外利用观鸟数据在探究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反馈、生物多样性热点确定、保护区建立和保护效果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在中国,还缺少一个便于时空分析应用的鸟类地理分布数据库。

李雪艳及其合作者利用《中国观鸟年报2003-2007》作为数据来源,并专门开发了球面GIS软件——Global Analyst,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带有地理坐标的鸟类分布数据库(China Bird Watching Database)。GA软件采用更新及时且精度较高的Google Earth 遥感影像底图,并能支持地名查询,为数据制作人员提供了丰富的鸟类生境和地理信息。该数据库具有精度高、利于更新和维护,提供开放的数据平台等特点。 5年间观鸟数据库共有记录30936 条(图1),共17目70科1078种。包含国际受胁鸟种“极危(CR)”级4 种,“濒危(EN)”级11种,“易危(VU)”级44种(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8),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7种。到2007 年,实现了除香港和台湾外,所有省级行政单位均有观鸟记录收录。该数据库记录了2003年以来的中国鸟类新发现14种,主要出现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交界的省区(云南、新疆、西藏)和沿海省市(天津、河北),以云南最多(7 种),河北次之(3 种)。

此外,还出现了一批省级新纪录,109 种鸟类被发现于原有认识分布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发现鸟类有向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移动的趋势,这为研究气候变化对鸟类分布的影响提供了依据。该研究提供了中国观鸟数据应用于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并对于未来的观鸟活动具有参考意义。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059037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122000)和香港观鸟会中国自然保育基金的资助。


EurekAlert!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