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陨落地质学》的著名地质学学者张海亭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陨石坠落事件,让我市的广大天文爱好者们再度怀念起一个人,那就是发现了沈阳陨石公园、首位提出《陨落地质学》的阜新人、著名地质学学者张海亭。

张海亭,生前是辽宁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退休工程师。他穷尽全部精力发现并认证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古陨石——沈阳古陨石。作为一名普通的地质工作者他是如何发现并认证了世界上最早的古陨石的?其中艰辛与不易我们还得从头说起——那是1971年。省地矿局第一调队根据群众报矿线索,在沈阳市东陵区李相乡滑石山及苏家屯区姚千户镇台子山等山丘上相继找到了一些“黑石头”。当时,按地质教科书规定,将这些“黑石头”定名为超基性岩,这些岩石底部应有一些金属矿。结果经过地质找矿证实,不但没矿,连岩石也没有。当时,年仅36岁的张海亭分析总结出一个令人咋舌的结论:这些“黑石头”是古陨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正当张海亭想深入研究这些“黑石头”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张海亭的工作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张海亭的科学研究工作处于“地下”状态。

1986年,由张海亭主持的《沈阳市郊陨落地质景观研究》课题在国家地矿部门正式立项进行,并很快得到认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地质学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一时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新发现。

张海亭家在阜新,可为了细致研究沈阳古陨石,他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日子都在沈阳度过,且多数时间都在荒山上工作,栉风沐士,寒暑不辍。

1996年6月,张海亭含心茹苦撰写的长达15万字的《沈阳古陨石》一书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地质学界强烈反响。这本书以高度的科学性和大量精确的分析数据把沈阳古陨石的陨落成因诠释得极为详尽,至此,沈阳陨石的“迷雾”终于被揭开。

同年8月,张海亭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张海亭所作的《沈阳古陨石同位素年龄特征》报告在102个国家的7000多名学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此,由张海亭创建的“古陨石学”、“陨落地质学”在国际地学界立论。

陨石是天文学研究的珍贵标本,科学家将陨石称为“宇宙的使者”,更确切地说,是太阳系的历史见证人。它们跨越时间和空间为人类带来了关于太阳系和地球形成之初的重要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陨石是地球起源的见证人,太阳系“考古”的标本!1997 年春,沈阳古陨石公园筹备成立,沈阳古陨石地质遗迹国家级保护区筹建完工。历尽沧桑的张海亭,用一生辛勤的实践和智慧寻找回古陨石曾经的辉煌。

张海亭发现的沈阳古陨石群

张海亭发现的沈阳古陨石群

提出《陨落地质学》的著名地质学学者张海亭

提出《陨落地质学》的著名地质学学者张海亭

张海亭学术简历

张海亭,男,1935年2月11日出生。

1955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59年毕业。

早在1957年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在地球上寻找陨落地质遗迹的设想。

大学毕业分配到国家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从事特种非金属找矿、成矿理论及普查勘探方法研究工作。对我国特大型水晶矿床标本首次进行包体测温试验,参与编写《水晶矿床普查勘探方法指南》一书。

六十年代调转到辽宁工作,从事特种非金属(含宝石)成矿理论及找矿勘探方法的研究。在辽西工作期间,发现黑山特大钠质膨润土矿、罗锅沟沸石矿、八楼子金矿、西山城水晶矿等矿产。

1963年在海城滑石矿区工作其间,提出辽南滑石矿、菱镁矿镁质来源的“陨落成因说”。

1971年发现沈阳古陨石,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下,他考察国内外很多地方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对于古陨石、陨落地质作用等问题,潜心研究,锲而不舍。发表了《对陨落地质作用的认识》、《沈阳古陨石初探》、《辽宁发现陨落的科马提岩》、《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陨落成因概论》等古陨石和陨落地质作用论文20 多篇。

1986年张海亭将传统观点定为“地下成因”的“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更新为“陨落成因”的古陨石。在地学领域里引起了思维方式的转变,领先开辟了“古陨石学”和“陨落地质学”研究的新领域。

1996年出版《沈阳古陨石》专著,成为“古陨石学”、“陨落地质学”学科创始人。

1996年他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出席第30 届国际地质大会,使沈阳古陨石、陨落地质作用和陨落周期的科研成果登上世界科学殿堂。从此,“古陨石学”、“陨落地质学”在国际地学界立论。他曾得到地矿部原部长朱训、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汲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兆瑾教授等国家领导和专家学者们的赞赏。

张海亭发现的沈阳古陨石,被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科研、科普基地和旅游胜地,被誉为“天赐瑰宝、中华奇观”,为沈阳地区提供了天赐的教学基地、科普基地和旅游胜地。

2005年6月26日夜,张海亭在阜新病逝,享年71岁。


阜新新闻网 冯珺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质学 张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