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发现1.6亿年前被子植物化石:中华星学花

    辽宁再次发现1.6亿年前的花化石,而且是一种对传统“演化规律”提出挑战的远古植物。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博士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士俊博士在刚刚出版的《地质学报》英文版上报道了这种新发现的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他们以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植物学家李星学的名字作属名,以中华为种名,将其命名为中华星学花。

    据王鑫博士介绍,中华星学花化石出土于葫芦岛市连山区白马石乡三角城子。化石地层在地质学上称为海房沟组,属于中侏罗世。化石为炭化的压型化石,保存着很多珍贵细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科学家发现该化石是一个由二十几个类似雌蕊的结构共同组成的花序。每一个类似雌蕊的结构长在螺旋着生于花序轴上的苞片的腋部。每一个类似雌蕊的结构由底部近球形的胚珠包容体和顶部的一个花柱组成。胚珠包容体与现代被子植物中的子房相当,内有一个纵立的柱状结构,其上长有螺旋排列的多枚胚珠。两位科学家认为,这样的结构更加近似于某些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区别于裸子植物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胚珠包藏在子房内,而这正是中华星学花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很显然,中华星学花对于胚珠的保护程度已经超出任何已知的裸子植物。

    王鑫强调指出,中华星学花最令人意外的是其独立中央胎座。传统概念中,木兰类中带边缘胎座的对折心皮被认为是最原始的,而独立中央胎座则被认为是更为进化的。独立中央胎座出现在中侏罗世的中华星学花上,这显然违反了上述所谓的“演化规律”。因此,新出土的化石可能催生新理论的出现。

    被子植物起源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植物学中的研究焦点之一。过去古植物学界一直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早期。但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辽宁西部中侏罗世发现被子植物化石,把被子植物的起源足足提前了数千万年,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新华网沈阳1月19日电(魏运亨 张万连)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被子植物 化石 中华星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