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早期人类进化的新认识

点评  “阿迪”的新启示
   
    吴新智
   
    地猿化石最早的正式科研报告发表于1994年的英国《自然》杂志,当时被定名为南方古猿始祖种(Australopithecus ramidus)。这批化石代表生活在距今440万年前的最早人类。1995年怀特等又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将这种古人类的属名改为地猿(Ardipithecus),种名依旧,还是始祖种。
   
    地猿保持最早人类的位置直到2000年法国古人类学家报道在非洲肯尼亚发现了6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后经研究,正式定名为“原初人土根种”(Orrorin tugenensis))。2001年在非洲内陆的乍得发现600-700万年前的撒海尔人乍得种(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原初人只发现四肢骨,没有头骨出土;撒海尔人只发现一具变形了的头骨,其进化位置还有争议,有人认为这个头骨属于大猩猩的祖先。而地猿的遗址经过多年持续的发掘获得的人类化石和其他材料比上两处都丰富得多,包含着关于最初人类更多的形态和其他有关的科学信息。
   
    经过十余年的科学研究,怀特和他的团队2009年10月在美国的“科学”杂志发表了11篇论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关于地猿的科研成果:
   
    估计地猿始祖种女性个体身高1.2米,体重50公斤,脑量300-350毫升,与身长相比是很小的。颜面中部似猿,相当突出,但颜面下部却不像现代猿那样特别地突出,地猿颧骨上颌骨不像南方古猿那样宽阔且位置靠前。头骨特征这样的组合显示这种中新世人类与现代猿和南方古猿两者都不同。上犬齿更像人类的粗短型,而不像大多数其他灵长类那样长而尖。分析牙齿釉质,推测其食物是多样的,包括硬壳果和叶子等以林地为基础的食物。肱骨和尺骨的特征与较晚的人类相似。手和腕混合了原始的和一些新的特征,不具有像黑猩猩和大猩猩适应于在树上悬挂,在树间轻松地荡来荡去,在地面用指关节行走的那些特征。她的手掌和手指相对短而灵活。骨盆和髋骨显示出的臀肌位置表示能够直立行走,双脚结实,适合于行走。大趾外展,能够握执和攀树。
   
    从地猿的这些特征推测,人类适应两足直立行走行动方式的形态特征是在与现代猿从共同祖先分离以后不久才开始出现的,而不是以现代猿那样的模式为基础演化所成。自从达尔文以来,人们通常以现代猿为基础推测和复原人类最早祖先的起源和演化的过程。地猿的研究指示,尽管我们与黑猩猩在遗传方面很相似,但是人和猿的最近共同祖先可能与现生的任何非洲猿实质上很不相同,人和猿都是通过很不同的进化道路变得高度特化的结果。
   
    综上所述,对地猿的研究增进了人们对最早期人类形态和行为的认识,启发人们对人猿共同祖先和人类起源过程作新的思考。但是毕竟迄今出土的化石和能够用以进行比较研究的材料都很有限,目前所得出的结论还有待于发现更多新化石来检验。


(作者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