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曙猿发现记

1972年9月,朱振发到镇江医专读书,两年后分配到溧阳县人民医院眼科工作。1977年8月11日,朱振发突然收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林一璞教授的来信,信中说,最近,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刘冠邦同志处了解到,您于1971年7月6日在石灰石矿中发现了一批化石。刘同志已初步鉴定,这批化石中有一种已绝灭的动物—剑齿虎-----这时,朱振发才知道,他发现的这包化石已有了结果。

原来,南大地质系教授刘冠邦收下这包化石后,经过三年的研究后确认,这种化石的其中一块是早己灭绝了的动物——剑齿虎的化石,而且是个新种。1975年3月,他将这剑齿虎命名为“江南剑齿虎”。1975年下半年,在宁夏召开全国文物考古工作会义时,刘冠邦教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告诉了林一璞,因刘另有科研任务,希望林一璞教授能将这项科研考察工作继续进行下去。因为根据北京周口店在发现剑齿虎地点同时发现古人类化石这一现象,推断夏陵这一带很可能也能找到古人类化石。

林教授是研究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的专家,刘冠邦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他的重视,他不仅写信同朱振发联系,而且立即从北京起程,到南京先后请了南大王富保、韩徽友教授和南京地质矿产陈列馆的雷次玉工程师,然后乘公共汽车来到溧阳。到溧阳后找到图书馆张彬教授,又到人民医院找到朱振发。约好第二天上午乘轮船到上黄夏陵去。1977年8月13日下午,林一璞、雷次玉在夏陵石灰厂食堂里召开了一个工人座谈会,林教授先作了科普知识宣传。他说,师傅们讲的龙骨,其实叫化石,那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在几千几百万年以前,由于地球地壳运动,造成地震或火山爆发,把动物和人类的活体或遗骸掩埋在泥土、岩石中,充填进山石的裂隙和岩洞里,尸体腐烂了,骨骼却保存了下来,那靠近石灰岩的骨骼经过高温高压,经过漫长的演变,就会变成化石,但这机遇很小,每10000个生物遗体只有1个能形成化石,机率是万分之一。化石,明间称龙骨,它有两个特征,一是份量比石头轻,二是可用舌尖鉴定,用舌尖在剖面上舔,有粘性的就是化石。林一璞宣传了一番有关化石的基本知识,就请工人师傅们回忆当年采到龙骨的情景。参加座谈会的朱良元、戴秀芝、路爱金、张福保等老工人都有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解放前我们村上开采石灰石,就在岩石的泥缝里不断挖到龙骨,其中路瑞康一次挖到了一大担龙骨呢。我们挖到龙骨好象是在1964年冬天,是在乌龟顶下的石头洞里发现的。林一璞听着停止记录,打断话头问道,发现化石的具体地址在哪里?他这一问,大家都不作声了,老工人们互相笑笑,谁也不开口。林教授奇怪了,隔了一阵,林教授催促说,刚才讲得很好,我一问地名大家为什么不讲话啦?这时有人推推戴秀芝,老太师,你岁数大,你讲吧!外号叫“老太师”的戴秀芝老师傅说,我讲就我讲,挖出龙骨的地方叫“*豁崩”。他这一讲,工人们轰地大笑起来。林教授更是莫名其妙,不知是怎么回事。好在南大王富保教授是邻近上黄的宜兴杨巷人,他听得懂本地话的,便翻译说,这个地名是女人小便的地方,林教授这下也笑了,明白明白,还有这样的名字呀!接着工人们又开始介绍起来:

说来也真神奇。我们夏陵村后有三座大山,第一座山巨龙似的横卧在村后,叫长山背(目前尚存)第二座山叫乌龟顶,是两座奇峰突起的石壁,有几十丈高,直冲云天。第三座山我们村上叫它大山,地图上称它水母山。就在第二座山乌龟顶下的石壁中部,有道坚着的石缝,上面长满绿油油的纽草,披丝滴水的让人生出许多联想来,男人们看了想入非非,女人们看了吃吃地笑,咒骂老天爷缺德,偏偏造出个这么逼真的东西来,为此村上人望其形状就叫这个地方为“*豁崩”。其实“*豁崩”里面是很大的,可以放三四张八仙桌搓麻将呢!如果地方上禁赌严了,有些赌鬼就钻到里面去赌钱-------

林一璞听着兴奋得喊叫起来,对了,对了,就是这样的洞穴,正是动物或古人类栖息的好地方,你们快讲,这里面发现了多少化石?老师傅们有的眯缝着眼睛,有的头昂在天上,七嘴八舌地回忆说,多呢,我们记得用挑箕挑出好几担呢。在山上打石头,石头就同刀一样,手脚很容易被划破。因为我们村上上代传下世的,都用龙骨粉来敷在伤口上止血,所以,这些龙骨一挖出来,村上人就你拿他拿,一抢而光。后来江湖朗中也买去一些的。林一璞、雷次玉几位教授听了急得拍大腿、咂嘴,连呼可惜可惜。可林一璞不甘心,带着侥幸的心理问道,总不至于一块也没有吧,工人们都摇摇头,说没有了。座谈会又冷落下来,大家又都不讲话了。就在这静默之中,跟着伯伯路爱金白相的十二岁的小学生路志强插嘴说,我知道谁有龙骨。林一璞听了连忙把路志强拉到身边,急切地说,小朋友,快讲,谁有龙骨?路志强说,前年,我们在山上躲迷藏玩,我,还有朱志洪,我们好多人都捡到龙骨的。林一璞问,你捡到的龙骨呢?路志强小手一摊,丢了。林一璞无可奈何地叹口大气,说,那你能带我去找朱志洪吗?路志强说,好的。于是,路志强领着大家向夏陵村中走去。

到朱志洪家,朱志洪不在家。其父朱国元听朱振发讲了来意,就到房里找了起来。找了一阵,终于从抽屉里找到一块乌油发亮、形状像匕首、十公分多长的龙骨。朱国元把这块龙骨递给林一璞,林一璞接过来一看,如获至宝惊喜得连连说,就是它!林一璞把龙骨放在手心里左看右看,旁边的朱国元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林一璞说,这是远古时代老虎的牙齿,你看,因为牙齿的形状像把小宝剑,所以学术研究上称它为剑齿虎,林一璞又对朱振发说,由此证实,南大刘冠邦教授研究的结果是正确的。

第二天上午按照预定的安排,林一璞、雷次玉、王富保几位科学家在朱志洪、路志强两个小朋友以及夏陵石灰厂老工人的带领下,来到长山背后的山上,他们身后还跟了一群围观的群众。朱志洪领着大家走到他发现剑齿虎牙齿的巨石下,向几位教授叙述了发现剑齿虎牙齿的情况经过:前年秋天,有天下午放学后,我们七八个小朋友在山上捉迷藏玩。我们东躲西藏的,后来我躲进了一块大石头的石缝里,刚巧发现黄烂泥里有个黑乎乎的尖尖角露在外面,我就用块石片把它挖了出来,我觉察它好玩就带回家的。林一璞赞赏地说,小朋友,你这可是重大发现啊!来,站好,老王给两个小朋友拍张照片。说罢,林一璞请文化馆的王生富先给拿着剑齿虎牙齿的朱志洪拍了照片,接着又给路志强拍了张照片。朱振发站在山上看了一阵说,那年我发现化石也就是在这山下,可以说是同一个地方。曾经几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南大地质系教授王富保听了没有作声,他离开人群,走到最高处,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最后手搭凉棚朝着远处的水母山看了一阵,随后走到人群中指着山下的矿车轨道问道,工人师傅、社员群众们,你们回忆一下,你们讲的乌顶山下的两道石壁是不是就在这矿车道位置上?大家又说是的。王富保又问,那个洞穴是否也在这个位置上?大家又说是的。王富保听了拉过林一璞、雷次玉、韩徽友三位教授说,你们看,从我脚下开始,向两头延伸,一直到水母山上,这是一条十分明显的断裂带,这是地球造山运动形成的,据我观察、推测,向西还应有山,还有溶洞,也会有化石发现的。石灰厂老工人们听了赞叹说,科学家真有水平,以前我们村西边确有座山的,全是石灰岩,可惜五八年之后就开采完了。那山上还有个溶洞叫仙人洞,解放前那里也发现不少龙骨呢!林一璞接着说,在这条山岩罅隙的泥土中,大自然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化石,我们很可能在这里会有重大发现。

林一璞正是凭着这样的自信,多次只身来到上黄夏陵实地进行科研考察,写出了一篇很有份量的学术论文。1979年11月。他根据这枚剑齿虎牙齿和其它化石为材料依据,与雷次玉合作,撰写了《江苏溧阳夏陵剑齿虎一新种》的论文,以此纪念北京人化石发现50周年。1982年1 月,这篇论文又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报上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