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生物考古学”国际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举行

“东亚地区生物考古学”国际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举行

“东亚地区生物考古学”国际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举行

“东亚地区生物考古学”国际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举行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社会科学网(王明辉 张全超):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合作主办,国家文物局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西蒙菲莎大学生物考古学联合实验室协办的“东亚地区生物考古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archaeology in East Asia)于2014年8月11日—13日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西班牙国家人类进化研究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西蒙菲莎大学、南非金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40余位生物考古学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教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美国科学院资深院士Jane E. Buikstra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在充分肯定生物考古学领域既有成果的同时,对该领域的前景都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专家还有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吉林省文物局局长金旭东等。

会议围绕生物人类学、古DNA研究、古代人类食谱分析、古代人类迁徙分析、骨骼病理学、高科技设备应用、三维数据分析、功能压力分析、高校学科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会议上,各国专家和与会学者对生物考古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无论在个案分析还是人群研究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会议最后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杨东亚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大学荆志淳教授、西蒙菲莎大学Deborah Merrett教授分别发言并进行了会议总结,充分肯定了中青年学者所代表的生物考古学生力军对生物考古学所做出的贡献,荆志淳教授从“立足研究目标”、“加强中程理论建设”两个方面对今后生物考古学的发展提出了期待和建议。

生物考古学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生物考古学家Jane E. Buikstra教授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提出,旨在对考古发掘出土的人类遗骸和动植物遗存进行综合、系统地研究,从而构建起古代社会人类的行为模式和生活图景。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生物考古学在研究对象的拓展、技术方法的革新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也日益紧密。东亚地区,作为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研究材料和特殊的历史背景,生物考古学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世界生物考古学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此次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对于促进我国生物考古学学科的发展、推动学科、学术机构间的交叉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东亚 吉林大学 生物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