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方法浅谈

三、哈里斯层位关系图(Harris Matrix)

运用哈里斯层位关系图表示各CONTEXT间的时间早晚关系,被认为是CONTEXT方法的重要特征,其创制人英国考古学家爱德华 哈里斯也被一些学者认定为CONTEXT方法的创始人。

哈里斯层位关系图由英国考古学家爱德华•哈里斯在1973年提出,并于1974年发掘英国温彻斯特(Winchester)下布鲁克街遗址(Lower Brook Street site)时正式使用。其目的是反映遗址中所有地层单位的地层时间顺序(stratigraphic sequences)。它以长方形框代表地层单位,框内填有层位编号,利用各长方形框的位置和连线方式表示层位间的时间关系。哈里斯认为地层单位之间存在三种情况:即没有发生直接关系、有叠压关系(in superposition,其中包含有我们常说的叠压和打破两种关系,因为哈里斯在此主要是想指明地层单位间的一种情况是存在直接可见的时间先后关系,所以没有区分这种关系表现的具体形式)和等同关系(指在发掘中因种种原因给了不同编号的同一文化层或遗迹等)。这三种情况分别用长方形框间无直接连线、有单线相连和有二平行线相连表示(见附图)。哈里斯特别强调,层位关系图的目的只是为了形象地表示层位间的时间先后关系,并不是地层剖面图图解。如在附图中,单位30与17、单位22、14、13、9等与单位10是否有直接接触关系在层位关系图中是看不出来的,打破和叠压也不做区别。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从层位关系图中复原地层剖面,我们要获得的是经过提炼的时间关系 。制做出整个遗址的层位关系图后,运用一些辅助手段,结合遗物的类型学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进行文化分期研究。

大规模发掘中,全遗址的层位关系图是相当复杂的。哈里斯发掘下布鲁克遗址时制成的层位关系图包含有10000多个单位,贴了满满一墙,在全部用长方框表示的众多单位中寻找一个单位,要费很长时间。此外,层位关系图与实际地层剖面存在一定距离,使用时会造成很多困难。因此,许多学者试图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加拿大学者帕斯提出用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类别的地层单位,并进行了实践 。罗美娜在编制香港东湾仔遗址的层位关系图时也采用了此法 。

目前,哈里斯层位关系图已被世界很多国家的考古工作者使用,它并不是主要在英国和香港地区使用的CONTEXT方法的专用手段,其创制人哈里斯在其著作《考古地层学原理》(Principles of Archaeological Stratigraphy)中也极少使用CONTEXT概念,在提及地层单位时使用的是stratigraphic unit、layer、feature等词。

中国内地的考古工作者也经常使用图解的形式表示遗址中的地层关系。哈里斯层位关系图,表面上看只是在我们的表示法中给第1层、M2之类的地层单位加上长方框,并变我们习惯的横向表示为竖向表示,其忽略叠压、打破分别的做法似乎还显得粗疏,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有一整套考古地层学理论支持的,更加规范化的层位关系表达手段,无疑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综上所述,如果将以CONTEXT通称所有地层单位、对各单位统一实行CONTEXT编号和以哈里斯层位关系图表示遗址层位关系作为CONTEXT方法的基本特点的话,它与我们使用的在“惠勒式发掘法” 基础上形成的发掘方法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但CONTEXT方法中体现出的开阔思路,从遗存中获取更多信息的精神,及其规范化的记录体系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使我们深切感到对现行的田野操作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的必要。


来源:中国考古网
作者:李新伟





上一篇 下一篇